站内搜索

有师兄非常精进,整天忙着放生 共修 供灯...等等佛事,可还是运气不好困苦不顺,这是何因?一则是重报轻受现象,二则可能漏掉一个大环结,就是要善护口业,修行人千万不要自..

四圣谛与缘起、三法印是构成佛教教义的三大纲领;缘起论的主要内容是十二缘起,而三法印是缘起论的思想基础,四圣谛则是缘起论的具体型态,三者都是初期佛教的根本思想,称..

佛法里讲忏悔,忏悔的根即是惭愧心。有惭愧心才有真正的忏悔。惭愧之心是修法的根本。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人要有惭愧之心。如果有惭愧之心,这个人一定会有改变,他的人生会..

为什么呢?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的个性太刚强了,你跟他讲他也不听,是不是!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从地踊出大菩萨,跪在佛前说:这个声闻人习气没有断,他不敢承当这件事,娑婆世..

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多的修行,在静坐了相当于人间的四十九昼夜之后,仔细地观察宇宙生命的缘起,细看一切法如何生,如何灭,众生如何生死轮回,如何能得到解脱。在他完全明..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印度佛典所载的观音有好几种,身世各异。记载观音身世资料最多的首推《悲华经》,据此..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饶尔炼得至此田..

一个学佛者,如果平常没有正知正见,没有缘起正见作基础,不从闻思下手去专研佛法、探究人生。等到病苦时,宿业现前,想要再振作精神,重新研究佛法,探讨佛法的真谛,已经..

楞严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经是方法。《楞严经》它讲的非常严密,修行的方法主要一点不是从枝叶上下手,是从根本上去修。我们修行人想改变自己,怎么样改变?下手的地方很重要..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修行不仅是修心,心在改变时,身也会跟着改变。不会说,心改变了,身..

热搜词

  • 学佛(1143次)
  • 心经(691次)
  • 地藏经(619次)
  • 净界法师(577次)
  • 佛陀(137次)
  • 修行(136次)
  • 放生(108次)
  • 楞严经(102次)
  • 功德(100次)
  • 观音菩萨(97次)
  • 持戒(92次)
  • 弥勒佛(88次)
  • 戒律(86次)
  • 无量寿经(85次)
  • 吃素(82次)
  • 释迦牟尼佛(82次)
  • 法华经(82次)
  • 素食者(81次)
  • 往生(79次)
  • 普贤菩萨(79次)
  • 大悲咒(77次)
  • 金刚经(75次)
  • 阿弥陀经(74次)
  • 护法(73次)
  • 素食日(72次)
  • 莲花生大士(71次)
  • 素食(70次)
  • 清芳庙(69次)
  • 瑜伽师地论(68次)
  • u00e5(68次)
  • 文殊菩萨(67次)
  • 药师佛(66次)
  • 念佛(66次)
  • 素食主义者(61次)
  • 普门品(60次)
  • 素食汉堡(55次)
  • 素食主义(54次)
  • 药师经(52次)
  • 地藏菩萨(50次)
  • 华严经(42次)
  • 长阿含经(41次)
  • 素食厨师(36次)
  • 黄财神(30次)
  • 孔雀明王(27次)
  • 奥地利(24次)
  • 二十四诸天(23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