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所谓修心,最好是从根本来入手!如何从根本入手?从生活修行等一切当下,观照一切外境万相迁流不住,四大假合之色身在生老病死过程中一刻不能停住,如流水一般,不可住,不..

看你有没有进步,一个方面就是看你能不能做到业尽情空,这个恐怕是我们修行上不了路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处。最大的障碍处,有时候是对身外的执著,有时候是对身体的执著,有时..

“真为生死”这句话说的是学佛的目的问题。我们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们佛教教徒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修行人须知娑婆苦,极乐乐。要愿离娑..

世移运衰,末法人根浅劣,欲求豁破无明,断惑证真,甚难甚难。自未能度,而欲度他,何异溺海渡人。奉劝诸贤,不可我慢高大。还是真信切愿,仗慈力念佛求生西方好。世移运衰..

修道者如何学佛(连载一)(非常重要,多转载,多利人)这篇文章拖了两年未动笔,今日著文,谈自己二十四年来修学佛法的感受、感悟,是经验之谈。这里的“修道者”是泛概念..

「四念处」在早期的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要义为如实观察,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

打七是指在七日之中,除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参究或专心持名,是佛教禅宗和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所以又有“打禅七”和“打净七”之分。禅宗修行的目的重在直觉参究人..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到寺院投宿挂单引申而来。在汉传佛教中,“单”是指僧堂里的名单,行脚僧把自己的僧衣挂在名单之下,表示暂住,因..

今天许许多多人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没有成就?因为有业障。业是不善的起心动念、不善的言语造作,业会产生障碍,障碍我们的善心、障碍我们的善行、障碍我们对于经..

相由心生,说的是很多人身上有业障,可以通过外在的相貌看出来。多数人的业障来自前世今生杀生、邪见等所造业。释迦牟尼佛讲了很多除业障的法门。其中,佛陀一直谆谆地告诫..

热搜词

  • 学佛(1082次)
  • 心经(634次)
  • 地藏经(586次)
  • 净界法师(543次)
  • 佛陀(114次)
  • 修行(99次)
  • 功德(85次)
  • 法华经(68次)
  • 清芳庙(66次)
  • 楞严经(66次)
  • 观音菩萨(66次)
  • 无量寿经(65次)
  • 弥勒佛(65次)
  • 普贤菩萨(65次)
  • 素食者(64次)
  • 大悲咒(62次)
  • 吃素(59次)
  • 莲花生大士(57次)
  • 戒律(57次)
  • 素食日(56次)
  • 素食(56次)
  • 释迦牟尼佛(56次)
  • 瑜伽师地论(56次)
  • 放生(55次)
  • 药师佛(54次)
  • 阿弥陀经(54次)
  • 往生(51次)
  • 持戒(50次)
  • 金刚经(50次)
  • 素食汉堡(49次)
  • 普门品(48次)
  • 素食主义者(48次)
  • 护法(47次)
  • 文殊菩萨(47次)
  • 念佛(46次)
  • 药师经(45次)
  • 素食主义(43次)
  • 地藏菩萨(39次)
  • 长阿含经(38次)
  • u00e5(38次)
  • 华严经(36次)
  • 素食厨师(30次)
  • 黄财神(25次)
  • 孔雀明王(22次)
  • 奥地利(20次)
  • 二十四诸天(20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4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3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3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