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讲:“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就是一个人的名气超过了他的德行,这是君子觉得很羞耻的事情。所以有没有名气,这个不是一个读书人要去追求的。..

以前不识字的人都懂做人,现在读了二十年不知道怎么做人。教育值不值得思考?所以有一句话提醒我们,在《左传》当中说,“弃常则妖兴”。人偏离了做人的常道、做人的基本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是老子的教诲。我们爱护大自然、爱护地球母亲从哪里做起呢?从省水、省电做起,这是地球的资源,不能浪费。而一个人有..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容易发脾气?因为我们帮他做事做得太多了,他也都视为理所当然,当我们没有做好,他立刻就会发脾气。没有感恩心。所以,父母要谨慎,你给他太多财物,他从..

《论语》里面又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知道,我的道义在哪,我的本分在哪,这是义。小人只想着,我有什么利可图?所以《论语》里面提醒我们,处事待人接物..

还有一个原因会让人愤怒、嗔恨,就是嫉妒心。嫉妒心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当见到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就会愤怒、嗔恨别人,这个根源也是从小没有扩宽孩子的心量而造成的..

“杀、盗、淫、妄、酒”是一切恶业。你造了这个恶的种子,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了,人生的灾祸就来了。所以灾祸是自己造恶所感召来的,这个怨不了任何人。..

我们做父母的衣着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母亲的衣着假如太暴露,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她以后穿衣服也会比较暴露,这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甚至于还会造成危险,让人..

印度的佛家的教诲传到我们东土,是在东汉明帝的时候,而所建的第一个佛寺叫白马寺。因为去印度取回来的经书是白马驮回来的,由于长途跋涉,最后这个白马累死了,我们感怀这..

劝诫父母是否得当?第一要从我们的存心看,第二要从我们的态度看,第三要用对方法、用对时机,第四要很有耐心。我们劝谏父母,可不可以用跟孩子讲话的态度?那父母一定不能..

天下要安定,夫妻相处是关键所在。孩子有沒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取决於夫妇的相处。夫妇恩爱,孩子就知道什么叫道义;夫妇不和,孩子这一生就很难信人跟人能和谐。..

讲话最容易积福,也最容易折福。所以话到口边留半句,想一想,这个是为后代谋福利了再讲;讲出去有伤仁厚,那就不要讲了。..

“欲不可纵”,玩物丧志,现在有很多孩子都被电视、网路游戏害苦了,铁证摆在眼前,但是父母、老师、社会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志不可满”,现在的孩子没有志向,常常游手..

人生只要在付出当中,你的内心才会常常觉得很充实、很喜悦,所谓“施比受更有福”。

一个老师假如是真爱这个孩子,教育他,他会不会恨你?往往是我们处罚他的时候是情绪,他可能就不能接受了。所以处罚孩子不能动气,而且处罚完孩子,还要让他微笑离开,因为..

由于欲望的膨胀,就必须以赚钱方式来满足欲望,所以每天为了钱就像战场一样,跟别人竞争,击败别人,我才有钱可赚。很多西方家庭从年轻到老都是负债生存,都是先买再说,往..

幼儿园的孩子,只要遇到他父母不和,那个孩子就眉头深锁,他很痛苦,因为他整個世界都变灰暗的。很多人忧郁症的根源在哪?就是在他两岁三岁父母不和的時候,就种下这个因。..

中国的教育是“身教则从”,真正自己要立身行道,孩子跟着很欢喜,他看到父亲就很尊敬很佩服。但假如你只是言教,什么都没有做,到最后孩子一定跟你对着干。..

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假如有使命感,希望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观念,能够不断提升,早一点提升。因为我们早一点有智慧了,学生就早一点得到正确的引导,得到大利益了。所..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明显发觉,天灾人祸愈来愈频繁,那个根本在人心偏离伦理道德。按照世人现在造孽的速度,假如再不改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