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爱心。治无耻心。】羞耻从哪里开始?自重自爱。自己绝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有羞耻的人才是不自暴自弃。

我们老祖宗讲,读书人先有度量,心量的扩大,对治自私。“士有器识”,器就是心量,识就是高瞻远瞩的见识,士有器识而后才是学些技能,不然学了技能,不只不给当事人得利益..

“传道”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五伦大道来承传起。从父子有亲的天性,孩子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兄弟姐妹、家族,再延伸到邻里乡党、社会大众。其实这个“道”,也就是仁慈博爱,..

相爱之后,时机成熟了,两方家长也要很认同。这个相交往的过程,不只是你们两个的事,这整个状况也要让父母都能接受、能了解。有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才比较容易长久。..

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和”字,就是懂得人和,懂得以大局的和谐为重。但这个“不同”,当别人跟他意见不同了,他能包容。我们假如听人家讲话跟我..

教育的“教”怎么写?一个孝,一个什么?用文化来教孝道。所以文化里面最重要的是要传承孝道。而这个孝是什么?一个老,一个子,会意字,老跟子合为一体叫孝。上一代时时记..

有一句话叫“天救自救者,天助自助者”。有人说,“有如神助”,怎么样的人能得神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人,能得神助。但是“天弃自弃者”,假如我们自我放弃了,那上天..

老祖宗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你偏到枝末上去了,没抓到根本。你重视德行教育了,你下一代有人才;你重视德了,福田又靠心耕,有德的人一定有福。不从根本努力,都从枝..

结婚,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把下一代教育好,承传家族的家风、家道,那对得起祖先,对得起父母,也是尽孝道。..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做得不妥当的地方,首先先不要执着在那个行为、动作上,很有可能他是善意的,“当原其心”。..

一个人出生,他的天性就是对父母的爱,从这个爱的原点教育他。所以这个人格德行的根在孝,而他身边又有兄弟、又有长辈,他要尽“悌”道,尊重长者,友爱兄弟,所以“悌忠信..

要如何去判断什么叫做「爱」?「爱」是一个会意字,一个「心」加上一个「受」。什么叫心受?就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别人的需要,才叫「爱」。所以当有一个人处处都替你..

真正警觉的人,有福不享,福气来了,舍掉。舍了又得,得了再舍,自己不过安逸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教子女当中,教女又更为重要,祖师、古德都曾经说过这样类似的话,说教女是齐家治国之本。所谓女子有德的话,她能够帮助治国、平天下,因为有贤女将来才能有贤妻,有贤妻..

孟子讲,“仁也者,人也”,“仁”是每一个人天性里都有的。“合而言之”,人只要时时处世待人都能够用仁爱的心,就念念能为人着想。我们看这个“仁”字,两个人,想到自己..

人不要怕过失被人知道,过失被人知道是好事情,为什么?知道以后,我的障碍,内心当中的这些习气,就会很容易被断除。..

真正的君子常能够“虚其心志”,就是心胸非常的谦卑。“恭其容貌”,这“容貌”指他的表情态度,延伸他的一切举止,举止恭敬有礼,这里代表君子是谦卑恭敬他人。“不以逸群..

学习圣贤经典,是恢复赤子之心。圣贤人,他们是终身保持这样的心境。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人家有好的果报,看人家有优点都是肯定、欢喜;见人家有不好..

“不以小短掩大美,不以小过黜大功”,小的过失你就把他大的功劳都忽略掉、忘记掉,这都不近人情了。“不以小怨”,小小的不愉快,就“弃大德”,那心眼太小了,和他一点小..

一个人学问能不能提升,要从根本去修,根本在哪?根本在你的存心。你能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有没有在孝当中?有没有在恭敬当中?你时时这样观照,你的行为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