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既杀食他,他将来必定也要杀食你。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灵,可说大话,说我无罪过,妄受天罚乎。是以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

回到过去,找不到“我”;前往未来,找不到“我”;就算当下也找不到“我”,但如梦中的“我”,就是它。

「同事」,是随缘共事。譬如与军人相处,同他说军中有关的事;与学者相处,同他谈学术相关的问题;和商人在一起,谈商场、经济的话题……谈共同的话,如母亲喂食幼儿时,总..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

观世音菩萨也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所以念观世音菩萨的最终的归宿也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来接引,不会接到其他的地方去,也是接到西方极..

修净土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那什么是夹杂呢?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就谈到何谓夹杂:一下子要诵其他的经典,又要持其他的咒语,又要做种种的法会,又要喜欢说那..

「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

未经观察的人间快乐,如果你得到了它,会发现:每一个快乐带着一个痛苦。

「弥陀光明广无边,普照群生度有缘;但有倾心能念佛,当来决定离人天。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

现在的邪知邪见太多了,如果我们没有对大乘经典的熏习了解,碰到一些见解,你是辨别不出它的邪正是非的。所以,我们除了对净土五经了解之外,还应当要读诵一些诸如像《楞严..

人生若能积极前进,固然很好,因为前面有无限寛广的世界;如果不能前进时,懂得回头更重要,因为回头的世界,跟前面的世界一样宽广。..

定善是韦提希夫人所请的,佛随他意而宣说的;散善不是韦提希夫人所请的,是佛自己开显,无问自说的。从这意义上来说,净土法门的真实义也就是无问自说。..

《般舟三昧经》是要通过或七日、或九十日的长行,不坐不卧的修行,达到现前见佛的目标。“般舟”意思就是一切佛在前立。然后就能够得大神通、得大智慧等等这些。那么这部经..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

「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西方净土更无过,阎浮极苦罪人多;欲得今生出三界,唯须至意念弥陀。」《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

我人常在闲聊时得意忘形,或一时不留意而得罪了人。如能利用闲谈的时间,多念佛号、多观圣容,不但可以免造口业,还可以增进道业,何乐而不为呢?..

吃素是佛教的优良传统,对自己的身体,对世界的和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都具有莫大的好处。佛弟子应该要推动戒杀、素食、放生这样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在和谐..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下手的方便,就从厌苦开始,厌离这个世间的痛苦。那厌苦,首先从厌离自己的苦开始。我们这个世间的苦事苦..

「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印光法师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