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要有智慧,要能深谋远虑,防微杜渐。我们刚刚讲的,仁、义、礼、智,这个“智”,领导者就要具备。包含能分辨什么是忠言、什么是谗言,有这个判断力。所以有一个说法..

人跟人是互相的,我们不好就恶性循环,我们好了就良性循环。所以看著镜子在那里生气,只要我们笑脸摆出来,这个生气的人过不了多久就变成笑脸。所以要改变全世界最简单的方..

自我的修身,最重要的就是从自己开始改变,从自己开始先学习,这样就能正己化人,自然能感化他人,这叫以身作则。

人生到底什么才是富有?心灵的善良才是富有。你假如只是有钱,内心很空虚,爱慕虚荣,事实上是很贫穷的。

人生,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要先问自己有没有做对。自己对不对、好不好,首先要自己观察;不先要求别人,先要求自己。只要是真的对,那就要义无反顾去..

这个“敬”,很重要的,用一份至诚的心去爱护长者,让长者能尽这个赡养、快乐来度过他的余年。这个“敬”,是到什么?一个念头、一件事,都不敢怠慢。包含,跟老人讲一句话..

成就一个人才,从小就要培养他的稳重,不能随便。你看现在孩子一随便,对长辈都不尊重,讲话很没礼貌。所以“学则不固”,不稳重、不自重、不敬人,不从尊重人、不从守规矩..

“布施”,不单是指财物上的布施,更高的是无形的,人家跟我们相处,人家就觉得很舒服。有一句话叫走到哪里让人家如沐春风,这也是布施。..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一个人有过而不去改正,这就叫真正严重的过失了。《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改过来了,这个过失就没有了..

其实人的烦恼都是在要求人,烦恼就来了。觉得别人不对,烦恼就来了。所以孔子提醒我们,“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别人不怨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强压给他,然后我们也没烦..

我们有利众的心,也要很清楚“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己”了才能“化人”,这先后不可颠倒。没有“正己”就要“化人”,那是好为人师,那是要去控制别人。我们坚信“人..

人很多烦恼,攀求了。“以自然心,治勉强心”。勉强就好像走路,跨一步跨得特别大,眼前好像觉得挺好,我跨一步是人家的一步半。问题是跨一步半,稳不稳?不稳。偏下来了怎..

一个人整个德行的培养过程,他决定不是一蹴可几的,都是要非常扎扎实实来对治自己的习气,才能提升上来。比方我们要对治一个坏脾气,可能都要下三、五年的功夫。所以这个实..

人生第一乐,“父母俱存”,父母亲都很健康,那我们就很有福气了,家有二老就如有二宝。这是人生最大的福气,最大的福田就是孝顺父母。“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兄弟也都生..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三天不读书,自私自利就上来了,面容很难看。古代人他们有学问还能撑三天。诸位朋友,我们多久没念书就撑不住了?我们能撑多久?能不能撑..

面对任何一个缘分,都应该用爱敬的心来经营这个缘分,爱护年轻人,爱护这个有缘人,尊重他的因缘。假如今天我们缘分结得愈来愈多,但很多身边的人、老人都没有照顾好,他们..

圣贤的教育不是宿命论,它是积极改造命运的学问,立命的学问。能为自己立命,才能为生民立命,帮助所有的人也明白天命、明白因果,也来断恶修善、改造命运,这就是为生民立..

我们看到有领导人,不能忠心去奉事,可是却对下属随意的使唤,自己没有做到而要求别人,人家内心里不可能会服气的。在《论语》当中有讲,“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不正..

“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我们时时很精准的都去论断别人的问题,其实很可能我们的精力都在看别人的过错,要反观自己的问题并不容易,疏漏掉了,人的精力其实是有限的。..

天下要安定,夫妻相处是关键所在。孩子有沒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取决於夫妇的相处。夫妇恩愛,孩子就知道什么叫道义;夫婦不和,孩子这一生就很难相信人跟人能和谐。..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