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讲,“人皆好为人师。”有“解”而没“行”了,他就落入一个学习的误区了。而当一个人被傲慢给障碍住了,他有没有“不亦说乎”啊?铁定每天很不舒服,看这个人也不顺眼..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道理,真的圣贤人把德行讲到底了。我们能时时守住这句话,那自己一定“德日进,过日少”。..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说“君子信而后谏”,当朋友信任你的时候,你才可以劝诫他;还不信任你,你就劝诫他,“则以为谤己也”,他就会觉得你是不是在找我麻烦,你是不是在毁..

人要没有嫉妒心,才会处处看到人家的好,进而去学习,所以要先放下嫉妒。假如我们看到人家好,那个感觉酸酸的,那要赶紧观察,这是严重的烦恼。..

人生有限,要看书就要看几千年来确定是真理的文章。而这一些文章也不需要你看很多,小小一本,可能你人生就受用不尽。..

取人之朴,恕其愚。一个很朴实的人,他可能还是有比较,他很单纯、很纯朴,有时候一些事他还不是很懂,你要包容,他涉世未深,还没受很多污染,可能有时候一些见识也不是很..

人为什么不能有恒心坚持去学?因为他的信心不足。所以任何事情要能成就,信心是大根大本。比方一个家庭,夫妻之间互相信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妻之间不信任,那这..

老祖宗提醒我们,“至要莫若教子”,最重要的事情,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事,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下一代教好,而且要愈早教愈好。..

学问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要长时薰修,所谓“厚积薄发”,我们必须有恒心的去学习,不能间断,三日不读书会怎么样?对!所以不能间断。你假如读两天休三天,绝对没有..

“礼节为治事之本”,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不干活,都不帮忙,他不可能以后能做大事。在《孝经》里面有提到“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从小懂得帮忙家里的事物,他这种潜移默化..

什么是“信”?人讲出来的话叫“信”。当人的信用不是一诺千金,而是那一张法律的时候,事实上人已经无信了。

家庭不是教追名逐利的地方,家庭是教感恩的地方,家庭是教责任的地方,家庭是付出的地方。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所以一个人行善,其实都是在一个举手、一个投足之间。我们赞叹人就是行善,我们毁谤、陷害人就是造恶了;我们扶人一把是行善,我们推..

“攻人之恶毋太严,当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你劝他行善很好,可是你讲的都是很高的,让人家觉得很遥远,都做不到;你批评他,“攻人之恶毋太严”,..

《礼记·学记》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是高远的志向,从哪里落实?“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么一直找找找,高远的目标从哪里开始落实?“格..

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难不难”是我们心上产生的分别执着。因为有难易,容易的就快乐,难的就痛苦。所以这个痛苦不是境界造成的,是我们心里面的分别执着..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妻子贤德,很多家里的灾难就可以把它化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看、所听只要会影响清净心、恭敬心,决定要避免,这叫护念自己的修行。..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首先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要看得清楚人就不容易了。而真正看得清楚自己,心地就清净。因为清净才能看得到自己的念头、自..

老祖宗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言语不能不忍住,当我们言语能忍住发脾气,忍住责备别人,一念回光返照,先从我自己反省起,是我不对;马上对方的善根就..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