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行的过程当中,看到自己起心动念的习气,然后赶紧对治,这叫“自爱”。发现习气,把它去除掉,才是爱自己;让自己习气增长,那是在残害自己。真的自爱不容易。..

夫妻当中要忍让,不可以争。孔老夫子有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一个人时时先反省自己,这样就能让人不埋怨自己。假如我们只是时时挑剔别人,那回回来的一..

“亲所好,力为具”,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们,“入则孝”短短一段经文内藏玄机。信,“父母命,行勿懒”,父母交代的,信,赶紧去办好,绝对守信用,是从这里来的。现在人,父..

“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一个人只想自己不想别人,他就没有福报了,没有福的人禄尽人亡,他没福最后福完了他的命就没了,所以这是“身之不祥”。父母假如都教孩子自私..

没有高度觉照的时候要透过别人的提醒来发现自己的问题。听到别人指出我们的问题了,“谢谢你帮我指出来,你是我生命中的贵人。”给他一鞠躬,谢谢他。..

“饰小廉”,这个“饰”其实就是懂得在很多细节之处避嫌。你哪怕是一张纸,公家的东西都不可以拿。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我们学了传统文化,看到一切人不对的,不要放在心上,一放在心上,自己就难受了。..

“一回相见一回老”,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像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要珍惜兄弟友爱相处..

学礼的人会变成一个与人相交时懂分寸的人。一个无礼的人一生不知道会给自己造成多少障碍!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办事很顺利,为什么我们办事就一大堆问题,这些都不是偶然的。当..

不去嫉妒别人,懂得欣赏别人的心那才是学问,所以当我们嫉妒别人,不赞叹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量愈小,学问就愈上不去。而这种嫉妒之心,也会让自己的情绪很不好,甚至..

《孝经》讲,“爱亲者,不敢恶于人”。还会讨厌人,还会厌恶人,甚至还会伤害人,这个爱心没有真正彻底发出来。我们看,孝子当官,爱民如子,他的性德、孝道是完全发出来的..

智慧在哪里看到?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看到他的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应对、正确的分寸,这个人就是有智慧了。比方我们刚刚跟大家讲到的,“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烦..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改善整个社会风俗,没有比良善的音乐所产生陶冶教化的力量更大的了。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可以感觉到不好的音乐对人心的影响。假如人从小听的是不好..

我们传统文化是爱的教育,不能说社会大众听了课,收获非常大,我们就非常欢喜。反而我们身边的人痛苦了,身边的人身体不好了,身边的人我们都关怀不到了,这样的情况是不正..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找到根本了,从根本下手,学问之道、事业之道、家道都能兴盛起来。现在要接着问,什么是家道、事业之道的大根大本,在哪里?在思想。思想决定他..

正己是本,化人是末,而且那个化是自自然然、潜移默化,一点都不勉强。刻意的要去影响别人,反而适得其反。刻意做给别人看,别人可不可以感觉到?..

我们看中国字非常的微妙,发脾气叫怒,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什么?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变什么?变奴才、变奴隶了,被你的习性使唤。..

俗话讲“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我们对别人的过失特别看得准;那观察自己的过失,就愈来愈看不到,因为精力统统放在看别人过失上。..

面对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个人的态度、情况,我们都要反省,那都是我们心的反射。依报随著正报转,所有一切的境缘都离不开我们的心,而这一点的反思才是修行。因为人只要不..

真正有志向的青年人,要反覆思量,观察、检点自己求学的动机在哪里、内心深处对这个名利执著能不能放得下。这些东西是污染,要把它从内心里洗刷干净。有一个纯净的心态,才..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