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回归自然


是什么让我们背离自然生活?

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足以令我们心旷神怡。所以,让我们的生命回归到自然的怀抱!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世界是个大宇宙,而我们的身体则是个小宇宙。你看,地球的结构和我们的身体是多么相似:地球里有溶岩和水,就像我们身体里奔腾的血液;地球上有岩石,就像我们身体里支撑着骨胳;地球表面有泥土,就像我们身上包裹的肌肉;地球上万物茂盛,就像我们身上披散的毛发;天空中时而乌云密布,时而万里晴空,就像我们的心情,变幻着烦恼和欣喜;风暴来临的时候,可以让大树摇摇欲坠,就像我们发怒时可怕的脾气;明媚的阳光就像我们灿烂的笑脸;纷纷的雨雪又像是我们悲哀的哭泣……我们和自然本是一体,我们的生活也本该和自然息息相关。

人类曾经像动物一样,完全依赖自然的给予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但文明的进步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和自然的环境、自然的生活离得越来越远。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已经丧失了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房屋的建造,使人类摆脱了最初的穴居时代,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但建筑的不断发展,又将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禁锢在一片片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禁锢在一片片没有生命的环境中,使得树木和草地都成了奢侈的风景。我平时生活在山上,有时从山上走下来,感觉整个城市里飘动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

是什么使我们背离自然的生活?是什么使世界的变化如此巨大?是人类的贪欲,是人类对物质条件盲目的、无止境的追求!我们通过不断占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占有吃的、占有穿的、占有住的……当我们拥有这一切之后,当我们已不再有衣食之忧,不再有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窘境,新的欲望又接踵而至。在物质生活有了相当的水准之后,我们还是不会满足,又会产生攀比之心:希望自己拥有的一切都要超过别人,服饰要比别人讲究,住宅要比别人豪华,地位要比别人显赫……在相互的攀比中,衣食住行已经失去它最初的实际作用。现代人对生活状况的不满,已经不是简单的物质匮乏,而是在攀比中产生的失落感和挫折感。攀比又带来了竞争,激烈的竞争使今天的每一个人都疲惫不堪。现在的人活得特别累,每个人都在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努力适应着这个世界,努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努力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

我总觉得,一味强调经济的发展是有副作用的,甚至弊远远大于利。许多人向往日本优越的经济条件,但在我看来,东京是赚钱的天堂,生活的地狱。我到过东京,到处都是高度的喧闹、高度的紧张,路上的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几乎和机器人一样没有表情,我不明白这样活着有什么乐趣可言。原打算在那里做一至两年的学术研究,结果那地方我一点也不喜欢,生活一个月就逃了。香港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整个城市就像座大百货,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虽然舒适、方便,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但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并没有任何好处。在我眼中的香港,只是钢筋、水泥、噪音组成的闹市。生活在一个没有大自然滋润的环境里,无论什么人都会变得浮躁而焦虑。

欲望下隐藏的巨大陷阱

现代的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被强烈的欲望所主宰,将物质生活的改善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诚然,科技的发达使我们的世界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便舒适;文明的进步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在享有这一切的同时,又付出了多少代价?

一味追求物欲,使我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在“能挣会花”成为时尚的今天,我们轻易地丢弃了几千年来奉行的知足常乐的伦理道德,开始理直气壮地拜金。

那么,我们又是在用什么换取这一切?除了我们的劳动、技术及谋生手段,我们更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而付出时间即意味着付出生命。但是,在欲望的爆发中,我们已经彻底迷失了自己,把全部生命都耗费在名声、权力和金钱的积聚上,甚至无法抽出时间来反省自己的心灵世界,观照自己的精神需求。

一味追求物欲的生活,也使得人类失去了内心的宁静。贪婪制造出的妄想,正魔鬼般啃噬着我们毫无防备的心灵。对财富的渴望,使我们看不到欲望下隐藏的巨大陷阱,看不到欲望狰狞的另一面。一味追求物欲,是引发争斗的根源。在家庭中,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了父母与儿女的争斗,兄弟与姐妹的争斗,丈夫与妻子的争斗;在社会上,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家庭与家庭的争斗,公司与公司的争斗,行业与行业的争斗;在国际中,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地区与地区的争斗,民族与民族的争斗,国家与国家的争斗。

一味追求物欲,还是破坏地球环境的罪魁。在短短的百年内,人类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企图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盲目、过量的开采,使得地球在几十亿年形成的财富,几乎耗尽了一半。对能源的过量开发,又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各种自然灾难,导致了地球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隐患。

物质和财富是否是我们抵达幸福生活的唯一手段?人们在没有事业、没有财富时,往往会将事业和财富当作幸福的保障。事实上,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我在弘法过程中,遇到过许多事业成功人士,有着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财产,可是他们连人生最基本的快乐都不能正常享有。拥有豪华别墅,却不能安然入眠;面对山珍海味,却食欲全无……在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华生活中,他们又何尝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人类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首先,我们要回归自然,学会享受自然的给予。大自然的一切: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一切就在我们的周围。

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接近生命的本质。只要我们把心事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自在;只要我们把欲望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馈赠中获得滋养;只要我们拥有平常心,不必付出任何的代价,就可以享受广阔的天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一首告诉我们如何享受自然、如何拥有良好心态的禅诗。其实,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原则

现代社会的复杂使人失去了生命的自由空间。生活在这种复杂的环境,我们的妄想和烦恼空前地膨胀着。我们只是劳作,没有闲暇,最终丧失了人类应有的灵性,忘掉了人生之根本。结果得到许多享乐,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我们只是在使用生命,却忘了或是不懂得享受生命!现代社会的复杂又使人紧张焦虑。回归自然,可以彻底放松我们的身心,我们不必和自然算计,不必和自然竞争,不必和自然弄虚作假。

在大自然中,我们的心灵会变得简单、清净。我们可以在岩石上小憩,让思惟停歇,让浑身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都彻底地松弛;我们可以在林间漫步,让念头安住在举手投足的每个当下;我们可以在树下静坐,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

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熟视无睹。我们的心中装满事业、家庭、财富……却很少能够意识到自然中最美好的存在,从来都不懂得去珍惜。尤其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今天,我们为了服从经济的利益,不惜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破坏我们唯一的家园。

新鲜的空气还有多少?城市弥漫着各种废气,连乡村也在日复一日地受到影响;干净的水源还有多少?河流或是浑杂着工业废水,或是在气候变迁中逐渐干涸;茂密的森林还有多少?树木的生长远远跟不上人类的滥砍滥伐……如果不能停止对自然的放肆摧残,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亲手制造的灾难中首当其冲地受到制裁。

事实上,灾难已初露端倪,到应当警惕的时候了。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着天人合一的精神,人类应该感恩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去寻找快乐、寻找宁静。

幸福的生活,可以从简单中获得。我们用以维持基本生存的所需并不是很多。衣食住行就其原始意义而言,只具有简单的功用:食物是为了充饥,服装是为了避寒,房屋是为了休息,交通工具是为了代步。人类的原始需求也不难满足:当我们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有滋味;当我们瞌睡的时候,睡在哪里都香甜……

为什么今天的人会有那么多要求?生活中的许多需要,与其说是我们自身的需要,还不如说,是社会使得你有这种需要。人类的欲望正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滋润下,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刺激下,无限地增长着。一味追求物欲的生活,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烦恼和痛苦。所以,东西方的圣哲们,都普遍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

一个人追求权利,就会被权力束缚;一个人追求事业,就会被事业障碍;一个人追求财富,就会被财富捆绑……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闲情。他们的所有时间,他们的所有生命都被用来作了交换。我们一旦能够放下这些,既认真承担起在人世应尽的责任,又不使自己的心执着其间,那么,我们就能体会到放下的自在,走也方便,睡也安然。我不从政,没有体会过官场的应酬究竟有多麻烦、多累。但有时也会有些信徒请我去吃饭,摆出一桌的菜,吃了三五样后,根本就分不出各自的味道,每次都吃得我直想睡觉。这种感觉很像在闹市中走了一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疲惫不堪。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就是告诉我们:复杂的环境会给我们感官及思惟带来混乱。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单纯。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我们不必将所有时间用来为满足物欲而奔忙,从而享有生命的闲暇。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可以和平相处,减少由激烈竞争带来的犯罪现象,乃至世界战争。

吃什么都不如吃素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噩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首先,一个没有杀心的人,任何人都不会害怕你,这是对众生普遍给予无畏施;第二,有利于慈悲心的生起,因为不忍,所以不杀,内心常怀柔软;第三,可以永远消除内在的仇恨心理,所谓仁者无敌,当世间再没有人与你为敌,又需要去恨谁、恼谁呢;第四,使我们身体健康,远离病痛,因为除四大不调之外,很多疾病都和我们伤害众生而感得的恶业有关;第五,因为你没有使众生早早夭折,所以能感得长寿的果报;第六,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护法在保护你;第七,因为不伤害众生,所以也不用担心被伤害,不会被恶梦缠绕;第八,不结冤仇,即使以往结下的冤仇也会因此化解;第九,不必担心将来堕落恶道;第十,命终之后,可以因这一善业得生天道。

在这十大利益中,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健康,是现代人最关心的热点。我曾接受过一个关于健康主题的采访,我给他们提供了一句话:“身体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修心养性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工作。”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国人的幸福感却普遍不高。不仅如此,心理疾病患者正在日益增多。根源何在?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科技的发达,商业的繁荣,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貌似丰富、实则混乱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选择,经受种种诱惑,所以多数人都是活在一种躁动和混乱中,无法自控。现代人其实挺可怜,很多人甚至丧失了休息的能力,每天不停地忙碌着,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忙着娱乐。这种忙碌已形成强大的串习,根本就无法让自己静下来。而且,这种生活方式多是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这种代价是如此沉重,往往在我们发现时,就已经覆水难收了。

这种生活不仅使我们的身心混乱不堪,也使生态环境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今天讲环保,不是种几棵树或是做一场宣传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与环保背道而驰。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所谓的环保,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追赶,根本无法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

很多时候,我们虽在说着环保,但依然过着极不环保的生活。这种生活正是构成身心疲惫和环境恶化的关键所在。说到这个问题,使我想到佛教的戒律。为什么修行要从持戒开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健康而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然后就能进一步修定发慧。修行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会有健康的身心,才不会对环境构成太大破坏。

素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民众对素食有种种的误解和偏见,总以为吃素会导致营养不良,或以为吃素是生活窘迫的无奈选择,等等,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素食的推广。其实,近代的种种研究表明,不论从人体的生理结构,还是蔬果的营养成分来说,素食是远比肉食更适合人类,更有益身心健康。相关资料网上很多,不再一一细说。

而从环保的角度来说,素食也是拯救环境危机的不二选择。诸多研究表明,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正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大元凶。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有两成来自养殖业,超过世界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同时,养殖业还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查阅一下相关数据,相信大家都会感到震惊。如果不加以改变,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破坏地球,就是在让世界末日提前到来。

所以说,素食不仅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全球的环境保护,是一种文明、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更多有识之士的理性选择。

点赞推荐

最近好忙,虽然又遇到一些小麻烦,但我们还会笑着面对。虽然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我们的内心应该是完美的。呵呵,快转完这篇文章时,才发现过几天就是感恩节,希望我能时时怀着这颗感恩的心,感谢上帝赐给我的一切。下..

耶律楚材像 湛然居士即耶律楚材,字晋卿。他是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在元代曾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的职位)。栖岩老人,即古琴演奏家苗秀实的自称。史称他“通古今,尤长於易应。但兩度未考中进士,於是“乃拂袖去之..

奥地利卫生部最新委托更新的《奥地利营养建议》强调应多摄取植物性食品,减少动物性产品的摄取量。这份新指引中提出了一个「餐盘模型」,建议每个人的饮食中有50%应由水果和蔬菜组成,另25%由全谷类和马铃薯构成,最..

随著植物性食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新选择,消费者不禁疑问:这些替代品的营养价值是否与传统肉类和乳制品相当?它们真的健康吗?国际纯素组织(ProVeg International)最新研究深入分析了来自11个国家共422种植物性肉..

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亚伯拉罕· 林肯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尽职的..

几年来,我们曾接待过许多想开素菜馆的朋友。他们之中有的住在省会,有的住在县级市;但是对于推动素食的坚定都有着近似的发心。为了协助大家减少摸索时间,有一个较平顺的开始,我们常与大家有面谈的因缘。在谈话中..

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查是必要的,通过了解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或者及时着手制定针对市场需求弊端的宣传策划方案——有社会会责任心的企业,绝对不应该处处顺从市场,而是应该积极纠正有问题的市场需求的..

一、素食文化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被称为素食主义者,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世界各国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义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义者可食用蜂..

一、素食市场概况素食——21世纪的主流食品澳洲医学博士柏列明说:“素食可以延长寿命,这是我食素的第一个理由!”在香港有200多家素食馆生意火爆!加拿大多伦多素食协会的会员5年来增加一倍多。在美国有2000万食素..

人生这条路,很漫长也很崎岖,换一种方式活着,或许便是晴天。——文/贝多芬的诗 黑夜,很暗很长,不知有多么个这样的夜晚,我苦苦深思不能入睡,或许我已习惯了夜晚那种让人宁静的感觉,或许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是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人们可以借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桑雅·吕波密斯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 心存感..

她默默为你付出,无怨无悔任你依赖。以致于我们都忘了:原来她也有脆弱彷徨,孤独与无奈。——题记你永远见不到她将要流出的眼泪她只会转过头去忍住泪水你永远见不到她静静地在密室祈祷她只会请你进去谈天说地你永远..

他原本梦想做一名导游,可命运却阴差阳错地让他当上了邮差。 几年后,年轻人很快厌倦了这份工作。因为,他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于枯燥乏味的城乡线上。日子一天抄袭一天地度过,他认为,这样没有新意的生活真..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贵生起嫉妒心与嗔心,而身洲国王则一直以慈悲心爱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种军队向身洲王大举进犯,身洲王本来..

植物性饮食风潮兴起,蜂蜜也搭上这股潮流!基於伦理与环境因素,MeliBio公司开发出一种科学方法来取代蜜蜂作为蜂蜜生产的媒介,利用微生物(如酵母、细菌或酶)发酵生产特定的食物分子,制造出不需要透过蜜蜂采取的蜂..

今天是端午节,春节、端午、中秋,这是我们中国的三个大节日,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

我常时看到有些佛教徒本身是吃素,但却特别要做些荤菜给儿女们吃,怕小孩子吃素营养不够,要杀个鸡为小孩子养色身。唉!这就是凡夫心。你要是平等大悲心,应该想想:杀了这只鸡,这只鸡没有妈妈吗?没有爸爸吗?没..

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转生为一只雌燕,它所居之地有一兽中之王——狮子。狮子有一次食肉时,恰好被骨刺刺中嘴唇、痛苦万分。燕子向它寻问原委,同时也看见狮子口中骨头正卡在那里。燕子便趁狮子睡着时探身其中为它..

当你说你爱我所有的忧伤尽去我直上云霄像山上的天鹅——飞翔,飞翔,飞翔我的手,由你紧紧握着我的心,绵绵唱了整夜天上的繁星灿烂闪耀明月也在内心婆娑起舞这奇妙的一刻能否长留!这奇妙的一刻能否长留!启程吧去那..

    《素声素语》感恩您转发支持素声素语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素声素语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sushi/category/10/

最近更新

  • 植物性肉类营养超越传统肉品?最新研究揭示真相!
  • 吃豆胜过吃肉!健康、环境、成本全面超越肉类
  • 全球首创!用西瓜籽做的植物奶,挑战传统牛奶市场
  • 2050年全球升温再增0.32°C?肉品业应为环境负责?绿色和平报告大揭密
  • 700万家庭消费分析美国素食食品消费趋势:连续四年增长,消费者逐步转向植物性选择
  • 麦当劳宣布在英国试推全新「丝滑绵密」的纯素冰淇淋
  • 法国禁令遭欧洲法院驳回,植物肉合法使用「汉堡」「香肠」名称
  • 从肉类高峰到逐步减少,纽西兰的食品革命
  • 全球首款微藻植物奶即将问世,抛开乳糖与胆固醇带来全新健康选择
  • 纽约 Health +医院素食餐计划成功 患者满意度超过90%
  • NHS医院预设植物性餐点:省下百亿,还能救地球!
  • 欧盟减碳努力可能带来全球排放激增:解决之道在于素食
  • 联合国警告 全球粮食危机升级 2.5亿人面临粮食危机 根本原因竟是这个!
  • 为何脂肪是植物肉口感与风味的关键?
  • 吃素抗老!科学证实植物性饮食显著降低老化速度八周见效
  • 满足军人信仰需求 乌克兰纯素、洁食与清真军粮2024年底登场
  • 〈刺胳针〉研究被媒体歪曲,植物性食品被不当指责
  • 参与Veganuary后 98%人减肉成功,80%大砍动物性食品 28%人改吃素
  • 挪威饮食指南新风向 植物性饮食成为健康首选
  • 奥地利发布最新饮食指南 建议要以植物性饮食为主
  •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