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走南闯北,拍摄中国60万公里,他镜头下的山水大片最富天地灵气


48岁拿相机

一拍就是11年

愤怒的云、远古的树

恩施崖居、草原之魂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孙静文

可谓是真正的大器晚成

发源于大兴安岭的绰尔河

是嫩江的最大支流

河谷两岸留着大自然的惊世之作

——“绰尔河大壁画”

4万多平方米的石柱

形态各异、鬼斧神工

而为它拍摄第一张照片的人

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孙静文

当过武术教练、出过武术专著

48岁以前的孙静文

身上最显著的标签该是

“舞刀弄枪的东北大汉”?

然而,2005年6月

一次珠穆朗玛峰自驾之行

让他从此一头扎进了摄影里

用镜头代替拳头

去诠释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那天,他在珠峰脚下大本营

偶遇了一群韩国登山队员

天高山阔

珠峰肃穆

他们停下了登山的脚步

正在举行告别仪式

悼念5名因为雪崩而遇难的队员

阴沉的天色下衬着照片里年轻的脸庞

风声呼呼

人声静默

看到这一幕

孙静文下意识地举起胸前的傻瓜相机

按下快门

《珠峰脚下的告别》

这是他摄影路上的第一张照片

入选了2007年全国摄影艺术展

从此这个粗犷的汉子

有了细腻的心思:

“要记录感人心灵的东西”

胆子大、会武术

一辆帕拉丁、一台相机

孙静文骄傲地提起:

“学摄影前三年,除了广西、海南、广东

基本上全国的名山大川我都走遍了!”

那时的他作为一名初学者

不例外地会去追逐奇观异景

用镜头呈现无数场视觉盛宴

拍出的片怎么看都美的

然而,美则美矣

总缺了点什么!

2008年他有了答案

那一年汶川地震后他进入灾区拍摄

目睹了太多永生难忘的场景

天地的强势、人类的渺小

生命的绽放与消逝

那时他的心没有一刻不在难受着

可也因此懂得

摄影不只是让人看见是什么

而是让人懂得发生了什么

从此他的照片会讲故事

即使是满屏的自然风光

也能爆发出令心灵一震的感情色彩

伊春大平台

来自远古的呼唤

压抑的乌云与盛放的杜鹃

在空旷大地上彰显强烈生命张力

岩石粗犷、湿地柔美、林间苍莽

伊春大平台的春季有着最令人难以忘却的景色

绵延十几里的兴安杜鹃林

从黑色的玄武岩中绽放

近看,朵朵花瓣娇美

远看,团团花束紧簇

孙静文镜头下的5月的伊春

不同于一般春季照的明媚

水上林、丛中花

厚重的苔藓覆盖着火山岩

古生植物似乎低诵着远古的传说

仿佛是一个历史的漩涡

要把旁观者统统卷进来

森林之歌

年轮刻着回忆

春天的葱郁与宁静

秋日的斑驳与衰落

火山爆发?

繁盛凋零?

四季轮回?

任你沧桑,它变的只有年轮

恩施崖居

有人,才有灵气

孙静文最期待

自然风光很美又有人生活的地方

单有自然风光,略显单调

仅有人声鼎沸,略显嘈杂

恩施崖居就很妙

几乎人家隐居般藏在山间

居住、劳作、歇憩

似乎天生与此地契合

从未想过人与自然能以这样的方式

和谐共生

人点缀了自然

自然纳入了人类

不存在谁打扰了谁的问题

孙静文总说:

有人在生活

山水才有了灵气

因此他拍新疆的草原

要怎样才能拍出草原的魂?

当生命出现时

这片山河有了灵气

他拍2009年甘肃大旱

离黄河仅14公里的土地寸寸龟裂、沙尘飞扬

若只是干旱要怎样与我产生关联?

可当妇人踩在土地上

人类的无助感同身受

“用脚步丈量生命,用镜头诠释岁月”

孙静文刚开始摄影时曾立下如此壮语

摄影是场一个人的修行

11年它自驾走了60多万公里

照片装满了5个T的硬盘

他的摄影之路走得并不久

可他拍的片子

太多人愿意看

究竟原因

或许是因为人们看的不仅是这一张图

而是图后的人吧

他曾经拍美而奇的景

后来随缘看到什么便拍什么

如今他要定个主题

拍出隐藏在镜头后的那个自己

曾有人戏称他镜头下的天空是

“恐怖主义天空”

天与地强烈的反差冲击

彰显着无处安放的自我宣泄

即使视觉上昏沉阴暗

却是作品内涵最好的诠释

在孙静文的作品中

不缺人、也不少自然风光

而在自然环境愈发恶劣的今天

他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点思考:

人类该如何与自然共处?

依旧物尽其用?

还是两相安生、互不打扰?

他提供了第三个选择:

相互融合、却不互相伤害

就像恩施土家人逐穴而居般

自然与生命根源的气场本就相投

人类天生离不开自然

而自然也需要生命的存在

只是“便利”让人渐渐迷失了相处之道

他更像是一名旁观者

去寻找并呈现出另一种答案

关乎人与自然的发展

也关乎生命态度的走向

点赞推荐

最近好忙,虽然又遇到一些小麻烦,但我们还会笑着面对。虽然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我们的内心应该是完美的。呵呵,快转完这篇文章时,才发现过几天就是感恩节,希望我能时时怀着这颗感恩的心,感谢上帝赐给我的一切。下..

耶律楚材像 湛然居士即耶律楚材,字晋卿。他是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在元代曾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的职位)。栖岩老人,即古琴演奏家苗秀实的自称。史称他“通古今,尤长於易应。但兩度未考中进士,於是“乃拂袖去之..

奥地利卫生部最新委托更新的《奥地利营养建议》强调应多摄取植物性食品,减少动物性产品的摄取量。这份新指引中提出了一个「餐盘模型」,建议每个人的饮食中有50%应由水果和蔬菜组成,另25%由全谷类和马铃薯构成,最..

随著植物性食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新选择,消费者不禁疑问:这些替代品的营养价值是否与传统肉类和乳制品相当?它们真的健康吗?国际纯素组织(ProVeg International)最新研究深入分析了来自11个国家共422种植物性肉..

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亚伯拉罕· 林肯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尽职的..

几年来,我们曾接待过许多想开素菜馆的朋友。他们之中有的住在省会,有的住在县级市;但是对于推动素食的坚定都有着近似的发心。为了协助大家减少摸索时间,有一个较平顺的开始,我们常与大家有面谈的因缘。在谈话中..

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查是必要的,通过了解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或者及时着手制定针对市场需求弊端的宣传策划方案——有社会会责任心的企业,绝对不应该处处顺从市场,而是应该积极纠正有问题的市场需求的..

一、素食文化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被称为素食主义者,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世界各国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义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义者可食用蜂..

一、素食市场概况素食——21世纪的主流食品澳洲医学博士柏列明说:“素食可以延长寿命,这是我食素的第一个理由!”在香港有200多家素食馆生意火爆!加拿大多伦多素食协会的会员5年来增加一倍多。在美国有2000万食素..

人生这条路,很漫长也很崎岖,换一种方式活着,或许便是晴天。——文/贝多芬的诗 黑夜,很暗很长,不知有多么个这样的夜晚,我苦苦深思不能入睡,或许我已习惯了夜晚那种让人宁静的感觉,或许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是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人们可以借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桑雅·吕波密斯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 心存感..

她默默为你付出,无怨无悔任你依赖。以致于我们都忘了:原来她也有脆弱彷徨,孤独与无奈。——题记你永远见不到她将要流出的眼泪她只会转过头去忍住泪水你永远见不到她静静地在密室祈祷她只会请你进去谈天说地你永远..

他原本梦想做一名导游,可命运却阴差阳错地让他当上了邮差。 几年后,年轻人很快厌倦了这份工作。因为,他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于枯燥乏味的城乡线上。日子一天抄袭一天地度过,他认为,这样没有新意的生活真..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贵生起嫉妒心与嗔心,而身洲国王则一直以慈悲心爱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种军队向身洲王大举进犯,身洲王本来..

植物性饮食风潮兴起,蜂蜜也搭上这股潮流!基於伦理与环境因素,MeliBio公司开发出一种科学方法来取代蜜蜂作为蜂蜜生产的媒介,利用微生物(如酵母、细菌或酶)发酵生产特定的食物分子,制造出不需要透过蜜蜂采取的蜂..

今天是端午节,春节、端午、中秋,这是我们中国的三个大节日,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

我常时看到有些佛教徒本身是吃素,但却特别要做些荤菜给儿女们吃,怕小孩子吃素营养不够,要杀个鸡为小孩子养色身。唉!这就是凡夫心。你要是平等大悲心,应该想想:杀了这只鸡,这只鸡没有妈妈吗?没有爸爸吗?没..

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转生为一只雌燕,它所居之地有一兽中之王——狮子。狮子有一次食肉时,恰好被骨刺刺中嘴唇、痛苦万分。燕子向它寻问原委,同时也看见狮子口中骨头正卡在那里。燕子便趁狮子睡着时探身其中为它..

当你说你爱我所有的忧伤尽去我直上云霄像山上的天鹅——飞翔,飞翔,飞翔我的手,由你紧紧握着我的心,绵绵唱了整夜天上的繁星灿烂闪耀明月也在内心婆娑起舞这奇妙的一刻能否长留!这奇妙的一刻能否长留!启程吧去那..

    《自然风光》感恩您转发支持自然风光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自然风光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sushi/category/35/

最近更新

  • 植物性肉类营养超越传统肉品?最新研究揭示真相!
  • 吃豆胜过吃肉!健康、环境、成本全面超越肉类
  • 全球首创!用西瓜籽做的植物奶,挑战传统牛奶市场
  • 2050年全球升温再增0.32°C?肉品业应为环境负责?绿色和平报告大揭密
  • 700万家庭消费分析美国素食食品消费趋势:连续四年增长,消费者逐步转向植物性选择
  • 麦当劳宣布在英国试推全新「丝滑绵密」的纯素冰淇淋
  • 法国禁令遭欧洲法院驳回,植物肉合法使用「汉堡」「香肠」名称
  • 从肉类高峰到逐步减少,纽西兰的食品革命
  • 全球首款微藻植物奶即将问世,抛开乳糖与胆固醇带来全新健康选择
  • 纽约 Health +医院素食餐计划成功 患者满意度超过90%
  • NHS医院预设植物性餐点:省下百亿,还能救地球!
  • 欧盟减碳努力可能带来全球排放激增:解决之道在于素食
  • 联合国警告 全球粮食危机升级 2.5亿人面临粮食危机 根本原因竟是这个!
  • 为何脂肪是植物肉口感与风味的关键?
  • 吃素抗老!科学证实植物性饮食显著降低老化速度八周见效
  • 满足军人信仰需求 乌克兰纯素、洁食与清真军粮2024年底登场
  • 〈刺胳针〉研究被媒体歪曲,植物性食品被不当指责
  • 参与Veganuary后 98%人减肉成功,80%大砍动物性食品 28%人改吃素
  • 挪威饮食指南新风向 植物性饮食成为健康首选
  • 奥地利发布最新饮食指南 建议要以植物性饮食为主
  •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