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声鸟鸣,她30岁裸辞,捧回4座金钟奖,在山林湖海过冻龄人生


30岁裸辞,41岁生二胎,

年近五十的她,

每天写书拍片做广播,

因四时节气而动,

翻山越岭去听高山流水、草长莺飞。

她是广播节目主持人,采集山野天籁。

她是独立影像制作者,记录生态歌者。

她是科学版专栏作家,白描自然律动。

她还是母亲,哺乳期便带孩子到自然里生长。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对于范钦慧而言,

「一切的召唤都是从声音开始的。」

▲范钦慧摄于台湾田间

40多年前的台湾,没有车马喧嚣,

是一个适合听音的岛屿。

田野蛙鸣,虫鸣鸟叫、市井之声,

对她都有着别样的魅力。

七岁那年,她第一次学会了录音,

偷偷录下爸爸的打呼声、父母吵架,

自己唱歌、说故事的声音······

▲范钦慧摄于林间

二十四岁,她远赴美国读书,

在森林里邂逅了那只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冠蓝鸦。

野地中一声鸟鸣,像是一种命运的牵引。

此间,她与真正的自己相遇了。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回到台湾后,

范钦慧拿起了麦克风跑进山林里追寻鸟音。

她还给自己的麦克风取名为“小毛”。

▲范钦慧拍摄的飞鸟

最狂热时,5点不到她就在野外等待飞鸟起床,

每录到一种声音便立刻用望远镜寻觅歌者。

一直到八、九点人类开始出来活动了,

她才回家补眠。

▲范钦慧自拍的工作照

三十而立之年,

还是《天下杂志》记者的范钦慧,

在一次做乡土教育采访时,

忽然感受到内心涌动的对本土的热爱。

她终于听见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她想在森林当中听音识鸟,依时令而行;

她想知道什么时候会与什么动物照面,

什么季节可以去拜访什么植物。

于是,她毅然辞去了稳定的杂志工作,

向教育电台递出「自然笔记」的节目企画,

自费购买了专业录音机和麦克风,

正式成为独立制作人、野地录音师,

至此,她真正踏上了追寻自然音韵之路。

▲范钦慧亲自为自然笔记节目画的海报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因制作经费不充裕,

她经常写案子四处找资源,

收入微薄到像是在做义工,

但范钦慧仍然甘之如饴。

▲电视台于范钦慧家中花园内拍摄节目

而“自然笔记”才制作了三个月,

范钦慧就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座金钟奖。

此后,她的纪录片和文字作品也陆续获得肯定,

一连串的鼓励,彷彿都在告诉她:要持续下去。

她不再需要高跟鞋、华服和名牌皮包,

换上一双登山鞋,带上录音器材,

每天上山下水,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她走遍了台湾的山川野地,

与自然把背而行。

▲范钦慧拍摄的部分“自然歌者”

在兰屿,她邂逅了凶猛的角鸮;

在富里森林,她与朱鹂和猕猴相遇;

在知本,她看见山羌和飞鼠从眼前飞过。

▲范钦慧摄于海岸

在翠峰湖畔,她被层次丰富的虫鸣鸟语包围;

在洋流底下,她听见呼啸而来的的鲸豚之声。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许是长年沉浸于山林之中,

年近知天命之年的范钦慧,

看起来年仅四十上下。

她说:“大自然具有疗愈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近二十年来,她收录过午后的隆隆雷雨、

夜间湖畔的虫鸣清唱、步道上的山羌吶喊、

甚至是山林里猕猴的争吵。

但最让她遗憾的是,

唯一的哥哥因肺癌病逝之前,

她却来不及录下他的声音。

她仍常常想起,

小时候哥哥教她跟男孩子打架,

过马路一定要牵着她的手,

每次她在仪仗队表演都会去帮忙拍照,

以及最后在病床上聊她正在做的事······

而大自然慢慢疗愈了她的痛楚。

每当她踏入寂静之境时,

感觉便像哥哥正与她立于同一片土地上,

共同守护脚下每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每次录音时,我都相信,他就在那里。”

▲范钦慧摄于山间

声音的灌注与洗礼,给了她治愈和创作的灵感;

自然生命的生长凋零,让她感受了生命的伟大。

范钦慧攀登到台湾最高峰玉山时许下心愿——

要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自己的孩子。

愿望很快成真,34岁时她怀上了大女儿豆豆。

为人母亲之后,她依然没法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而是想尽办法带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起走进山林。

刚开始是辛苦的,但慢慢地,

她发现,追寻土地和做母亲一点都不冲突。

她知道自己是在带着孩子走进自然,

去亲近更博大的母亲。

41岁,她又生下了二女儿芽芽。

从此带着豆芽姐妹一起做自然教育,

一起实践她的生活美学。

丈夫一直在背后给予她最大的支持,

他们成为一对「不放弃在自然中玩耍」的父母。

依着一年四时和节气流转而动,

他们带着孩子往山里钻、向海里去,

在台湾的山巅、海滨、林内、溪畔、离岛,

留下了一家四口的足迹。

如同自然孕育了生命,

而生命又会不断去反哺自然,

孩子给她带来了更加稳定而强大的创作能量。

近二十年来,

范钦慧著作了5本自然文学作品,

导演了4部生态纪录片,

斩获了4次金钟奖。

稳定的家庭元素给予了她更充实的养分,

她融合了自己的生命经验,

开始观照自己以外的故事,

慢慢地投入到环境改革运动当中。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范钦慧发现,

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正在被人类制造的噪音覆盖、吞噬。

▲范钦慧摄于海边

她在录音笔里听到了:

白鲸美妙歌喉后面有海底打桩的运转声,

背林鸲、金翼白眉鸣唱后面有战斗机飞行声,

画眉啼叫后面有重型机车声和喧闹人声。

范钦慧焦虑地想着,

除了记录,她还能做点什么?

她遍寻资料,向国外专家学习取经,

终于,她创立了台湾第一家「声景协会」。

▲范钦慧摄于山林小径

她希望台湾每个森林公园里,

都能留有一条“寂静山径”,

让每个走进小径的人,

都把「聆听」当作应有的修为,

感受自然蕴藏的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范钦慧摄于山间

她要保护声音的“本然”,

“寂静并非无声,而是使万物之音都能存在。”

在秀姑峦溪边,

范钦慧对着一颗卵石许下愿望:

「抢救寂静、守护寂静」。

“聆听和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权利。

在石虎失去栖地,飞鸟失去森林的同时,

我们终将不再拥有。”

点赞推荐

最近好忙,虽然又遇到一些小麻烦,但我们还会笑着面对。虽然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我们的内心应该是完美的。呵呵,快转完这篇文章时,才发现过几天就是感恩节,希望我能时时怀着这颗感恩的心,感谢上帝赐给我的一切。下..

耶律楚材像 湛然居士即耶律楚材,字晋卿。他是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在元代曾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的职位)。栖岩老人,即古琴演奏家苗秀实的自称。史称他“通古今,尤长於易应。但兩度未考中进士,於是“乃拂袖去之..

奥地利卫生部最新委托更新的《奥地利营养建议》强调应多摄取植物性食品,减少动物性产品的摄取量。这份新指引中提出了一个「餐盘模型」,建议每个人的饮食中有50%应由水果和蔬菜组成,另25%由全谷类和马铃薯构成,最..

随著植物性食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新选择,消费者不禁疑问:这些替代品的营养价值是否与传统肉类和乳制品相当?它们真的健康吗?国际纯素组织(ProVeg International)最新研究深入分析了来自11个国家共422种植物性肉..

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亚伯拉罕· 林肯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尽职的..

几年来,我们曾接待过许多想开素菜馆的朋友。他们之中有的住在省会,有的住在县级市;但是对于推动素食的坚定都有着近似的发心。为了协助大家减少摸索时间,有一个较平顺的开始,我们常与大家有面谈的因缘。在谈话中..

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查是必要的,通过了解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或者及时着手制定针对市场需求弊端的宣传策划方案——有社会会责任心的企业,绝对不应该处处顺从市场,而是应该积极纠正有问题的市场需求的..

一、素食文化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被称为素食主义者,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世界各国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义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义者可食用蜂..

一、素食市场概况素食——21世纪的主流食品澳洲医学博士柏列明说:“素食可以延长寿命,这是我食素的第一个理由!”在香港有200多家素食馆生意火爆!加拿大多伦多素食协会的会员5年来增加一倍多。在美国有2000万食素..

人生这条路,很漫长也很崎岖,换一种方式活着,或许便是晴天。——文/贝多芬的诗 黑夜,很暗很长,不知有多么个这样的夜晚,我苦苦深思不能入睡,或许我已习惯了夜晚那种让人宁静的感觉,或许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是最..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人们可以借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桑雅·吕波密斯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 心存感..

她默默为你付出,无怨无悔任你依赖。以致于我们都忘了:原来她也有脆弱彷徨,孤独与无奈。——题记你永远见不到她将要流出的眼泪她只会转过头去忍住泪水你永远见不到她静静地在密室祈祷她只会请你进去谈天说地你永远..

他原本梦想做一名导游,可命运却阴差阳错地让他当上了邮差。 几年后,年轻人很快厌倦了这份工作。因为,他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于枯燥乏味的城乡线上。日子一天抄袭一天地度过,他认为,这样没有新意的生活真..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贵生起嫉妒心与嗔心,而身洲国王则一直以慈悲心爱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种军队向身洲王大举进犯,身洲王本来..

植物性饮食风潮兴起,蜂蜜也搭上这股潮流!基於伦理与环境因素,MeliBio公司开发出一种科学方法来取代蜜蜂作为蜂蜜生产的媒介,利用微生物(如酵母、细菌或酶)发酵生产特定的食物分子,制造出不需要透过蜜蜂采取的蜂..

今天是端午节,春节、端午、中秋,这是我们中国的三个大节日,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

我常时看到有些佛教徒本身是吃素,但却特别要做些荤菜给儿女们吃,怕小孩子吃素营养不够,要杀个鸡为小孩子养色身。唉!这就是凡夫心。你要是平等大悲心,应该想想:杀了这只鸡,这只鸡没有妈妈吗?没有爸爸吗?没..

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曾转生为一只雌燕,它所居之地有一兽中之王——狮子。狮子有一次食肉时,恰好被骨刺刺中嘴唇、痛苦万分。燕子向它寻问原委,同时也看见狮子口中骨头正卡在那里。燕子便趁狮子睡着时探身其中为它..

当你说你爱我所有的忧伤尽去我直上云霄像山上的天鹅——飞翔,飞翔,飞翔我的手,由你紧紧握着我的心,绵绵唱了整夜天上的繁星灿烂闪耀明月也在内心婆娑起舞这奇妙的一刻能否长留!这奇妙的一刻能否长留!启程吧去那..

    《艺术人文》感恩您转发支持艺术人文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艺术人文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sushi/category/41/

最近更新

  • 植物性肉类营养超越传统肉品?最新研究揭示真相!
  • 吃豆胜过吃肉!健康、环境、成本全面超越肉类
  • 全球首创!用西瓜籽做的植物奶,挑战传统牛奶市场
  • 2050年全球升温再增0.32°C?肉品业应为环境负责?绿色和平报告大揭密
  • 700万家庭消费分析美国素食食品消费趋势:连续四年增长,消费者逐步转向植物性选择
  • 麦当劳宣布在英国试推全新「丝滑绵密」的纯素冰淇淋
  • 法国禁令遭欧洲法院驳回,植物肉合法使用「汉堡」「香肠」名称
  • 从肉类高峰到逐步减少,纽西兰的食品革命
  • 全球首款微藻植物奶即将问世,抛开乳糖与胆固醇带来全新健康选择
  • 纽约 Health +医院素食餐计划成功 患者满意度超过90%
  • NHS医院预设植物性餐点:省下百亿,还能救地球!
  • 欧盟减碳努力可能带来全球排放激增:解决之道在于素食
  • 联合国警告 全球粮食危机升级 2.5亿人面临粮食危机 根本原因竟是这个!
  • 为何脂肪是植物肉口感与风味的关键?
  • 吃素抗老!科学证实植物性饮食显著降低老化速度八周见效
  • 满足军人信仰需求 乌克兰纯素、洁食与清真军粮2024年底登场
  • 〈刺胳针〉研究被媒体歪曲,植物性食品被不当指责
  • 参与Veganuary后 98%人减肉成功,80%大砍动物性食品 28%人改吃素
  • 挪威饮食指南新风向 植物性饮食成为健康首选
  • 奥地利发布最新饮食指南 建议要以植物性饮食为主
  •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