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
站内搜索
没有多生多劫的净土的善根,你想对念佛法门产生坚定的信心,还是不容易的。我们仔细地拷问自己,其实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有意识和无意识里面都会产生怀疑。这个怀疑不是..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法华经》上说,生、老、病、死、怨憎会、 爱别离、求不得,是人的一生无法逃避的七种劫难。七苦无非是来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都在修行,有修念佛的,修禅的,修密的,各种修行方法,不知道..
大海的水尝一滴就知千味,佛法只要沾一点边就受益匪浅。 许多人怕业障现前,我是怕福报现前。福报一现前,用的不好,就会消失。那业障一现前,就会赶紧了掉。这个比较好..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
问:三信一心,佛力回向,行者如何发心起行,相应佛愿?答:如来三心,机受一心,一心即信心,信从闻生,故闻本愿能发信心。本愿是因,名号为果,信因必信果,一体不离故,..
在我们受三皈的时候,受五戒的时候,八关斋戒的时候,沙弥、沙弥尼十戒的时候,乃至出家修清净行的,那戒条戒的明文更多了。菩萨戒属于条文制的,如果是在家受的,有六重二..
当你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读诵了一些基础的佛经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打坐了。打坐就是让你的身体、思维和心灵都能安静下来,这既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又是学佛修行之人..
佛法就如同阳光、雨露、空气和水一样,我们时刻不能离开。饮食滋养我们的色身,佛法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一两餐不吃饭还可以,七八天不吃,就活不下去了;学修佛法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