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样具备,平安吉庆、吉祥如意。佛法道中求佛法,智慧法中求智慧,解脱道中求解脱。佛法就是智慧学,世界是谛学,那么四..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

《华严经》里面讲到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这是我们听法的一个发心。你应该把自己当病人想,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把法当成药,妙药而且。于善知识..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当人当久了,就会产生出一种常态心,就是以为不这样才怪,不是人才怪。殊不知我..

你听闻《法华经》,产生开示悟入佛陀知见,不管你过去是人天种性、是二乘种性、乃至你是三途种性,只要你过去生有《法华经》的善根,听闻《法华经》,能够承当一心三观的思..

我们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绪。我告诉你,处理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处理。就是在一念的自性清净心中本来就没有,我现在感觉有,那只是一个暂时生灭的假相而已..

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生、老、病、死是分段八苦的内容。在佛教中通常认为病有身病、心病之分。身病是由于四大不调,故而用物药来治疗,因缘所生法中有了病就去看医生进行治..

我们讲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那么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什么叫少欲无为?就是知足,随缘。什么叫随缘,就是怎么都行,差不多就好,够了就够了,就对了,这样随缘自在顺其..

现在我将这个祖师教言,向大家来念一遍:当于净土起真心,要起增上心;念佛一定要(对娑婆)生厌离心。一个是生信心,一个是厌离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非常要紧..

玄奘法师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庙子里碰到一个印度僧人,那个僧人生了病,身上长疥疮,很多人都不理他。玄奘法师一向对老年师父都很恭敬,于是就去照顾他,照应他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