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禅净同归之说,所以也将净宗的阿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判入顿教。因为莲池大师的看法是基于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观念,..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普门品》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要生极乐世界,又念《阿弥陀经》..

(一)从《阿弥陀经》里看衣食住行的生活一般人都以为佛教讲四大皆空,应该是只重视精神生活,而不重视物质生活。因此,有些人,你劝他信奉佛教,他会退避三舍,他以为信了..

生死大海,非念佛无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净土经论,何由而知。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

在家的居士要随分随力的给自己规定早晚课。在寺院里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什么的。如果在家专修念佛法门的话,早晚功课最好简单一点。你就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三遍..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第一天讲禅,禅是要明心见性;第二天讲空,空是非常玄妙。现在我们不谈难懂的..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有一部‘无问自说’,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但是翻开大藏经,除了《阿弥陀经》是..

《阿弥陀经》这部经非常重要,莲池大师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就是这部经的妙用。这部经全体展现的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境界也是我们介尔一念的全体的体相用的..

↖↖点击上方,长期关注...念佛人的死亡过程关于往生人的临终状况,《阿弥陀经》讲得比较简略,就两句话:一、临终的时候,佛圣现前迎接; 二、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即得..

热搜词

  • 学佛(1063次)
  • 心经(615次)
  • 地藏经(547次)
  • 净界法师(515次)
  • 修行(67次)
  • 清芳庙(63次)
  • 佛陀(61次)
  • 功德(60次)
  • 无量寿经(29次)
  • 普门品(28次)
  • 护法(28次)
  • 放生(26次)
  • 药师经(26次)
  • 法华经(26次)
  • 素食(24次)
  • 楞严经(24次)
  • u00e5(23次)
  • 瑜伽师地论(22次)
  • 阿弥陀经(22次)
  • 素食日(22次)
  • 长阿含经(22次)
  • 观音菩萨(22次)
  • 素食主义(21次)
  • 素食汉堡(21次)
  • 文殊菩萨(21次)
  • 素食者(20次)
  • 释迦牟尼佛(20次)
  • 弥勒佛(20次)
  • 莲花生大士(20次)
  • 戒律(20次)
  • 往生(20次)
  • 大悲咒(19次)
  • 吃素(19次)
  • 持戒(19次)
  • 药师佛(18次)
  • 念佛(18次)
  • 普贤菩萨(17次)
  • 素食主义者(17次)
  • 素食厨师(17次)
  • 地藏菩萨(16次)
  • 二十四诸天(15次)
  • 金刚经(14次)
  • 黄财神(14次)
  • 孔雀明王(13次)
  • 华严经(11次)
  • 奥地利(11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