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读经是汉地佛教的特色。如果按照读经的步骤,业障比较重的人,先读《地藏经》,然后《地藏经》能很熟悉,加上可以吃素后,就可以再深入修药师经和《法华经》。为什么要读《..

现在人几乎都呈现亚健康状态,现在人的病,都是业障病。百分之百,只是你还不知道是哪个业障,或者自己不承认是那个业障。很简单,法律允许的东西,因果上不一定允许。好比..

没接触过佛法之前自己做了许多错事,现在想念经来消除自己业障的,《妙法莲华经》可以消除业障,积累福报。《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 法华经、楞严经与..

常住,在佛教中有多种解释,一是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二是佛果;三是寺院财物。常住之「法恒常永住」常住,是指永恒的法身慧命,法没有生灭变迁、恒常永住。《法华经..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多宝如来发心护持《法华经》。在行菩萨道时立下大愿:即使入涅盘,也要出席法华会场,听经闻法。于是,当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准备宣说《法华经》时,突然传来很大的赞叹声..

「多宝如来」东方宝净世界多宝如来 《法华经》中之佛名。系为证明《法华经》真实义而自地涌出的塔中佛。又译大宝佛、宝胜佛、多宝如来。依《法华经》卷四〈见宝塔品〉所载..

普贤菩萨心咒唵 梭 嘎 呀 梭 哈ōng suō gā yā suō hā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

竺法护是译经家的称谓。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即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而流布于世..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一叙品第一原典: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

热搜词

  • 学佛(1070次)
  • 心经(619次)
  • 地藏经(550次)
  • 净界法师(531次)
  • 佛陀(95次)
  • 修行(80次)
  • 功德(66次)
  • 清芳庙(63次)
  • 观音菩萨(50次)
  • 楞严经(48次)
  • 吃素(46次)
  • 无量寿经(46次)
  • 素食(45次)
  • 素食者(45次)
  • 莲花生大士(45次)
  • 法华经(45次)
  • 药师佛(43次)
  • 大悲咒(42次)
  • 普贤菩萨(42次)
  • 戒律(41次)
  • 弥勒佛(41次)
  • 阿弥陀经(41次)
  • 释迦牟尼佛(40次)
  • 往生(39次)
  • 素食日(38次)
  • 护法(37次)
  • 瑜伽师地论(37次)
  • 普门品(36次)
  • 金刚经(36次)
  • 素食主义(36次)
  • 素食主义者(36次)
  • 放生(35次)
  • 文殊菩萨(34次)
  • 素食汉堡(34次)
  • u00e5(32次)
  • 念佛(32次)
  • 持戒(31次)
  • 长阿含经(30次)
  • 药师经(28次)
  • 地藏菩萨(28次)
  • 华严经(26次)
  • 素食厨师(21次)
  • 黄财神(20次)
  • 二十四诸天(17次)
  • 奥地利(16次)
  • 孔雀明王(15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u0097(2次)
  • \u00e5\u00ad\u0094\u00e9\u009b(1次)
  • \u00e6\u0099\u00ae\u00e8\u00b4(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