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阇夜多尊者,他精进勇猛,勤修苦行,善于持戒而没有漏失,是公认的持戒者。尊者的传法偈是:“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有一次,尊者和弟子们在..
阇夜多尊者,他精进勇猛,勤修苦行,善于持戒而没有漏失,是公认的持戒者。尊者的传法偈是:“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有一次,尊者和弟子们在..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具足持净戒,可见戒律的重要性。而古往今来有一些念佛行..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穷人供养天神,求能离苦得乐,他早晚上香供水供花,如是虔诚供养十二年。天人被他所感动,有一..
编者按:佛陀在涅槃前是如何教导弟子的?佛陀为僧团指定了自己的继承者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佛陀教诲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最需要依靠的是佛法,如果遇到具..
北京大慧寺壁画《妙善公主请求习佛》(图片来源:慧海百科库)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著名僧人,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法师(59..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执身不动在《楞严经》当中,佛陀..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属于积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谈精进问题。福德积到一定程度后,要再有出世间的功德,就要谈禅定和智慧了。要修禅定和智..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须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为魔业。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居士修行要受三皈五戒,受戒的时候要生起殷重之心,得无作戒体。所以这个戒,不受则已实..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是第一个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尼。莲华色比丘尼成就阿罗汉以后,在小乘的阶位叫做无学位,所作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