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在家居士持戒,至少要把五戒的前四戒做好,也就是不要去触犯杀、盗、淫、妄这四个根本罪。这是作为居士来说,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不杀生所对应的就是杀人,杀人里面又分上中..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布施,是中华文明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佛教中最为看重的修行法门。我们知道,在佛教中有六波罗蜜修行法门,这是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

造业堕落者。有老僧摇手不之信。予谓无论隔世,亲见一僧结茅北峰之阴,十年颇著清修。一时善信敬慕,为别创庵,徙居之,遂致沉溺,前所微得俱丧。现世且然,况来生耶!问:..

佛弟子有佛弟子的要求和规范。有五戒、菩萨戒和三皈依,最基础的就是三皈依,你不能随着外道去学。如果说宣扬一些外道的东西,你连一个佛弟子的敦伦尽分都没有做好。你受了..

佛教的持戒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

福慧双修,意思为同时修持「福德」与「智慧」二种庄严法门。所谓「福德门」有那些呢?如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利益他人的善业都为福德。「智慧门」指..

什么是禅?禅是心平行直。这是慧能进一步表达禅的道德修行的观点,他说的《无相颂》,开头就是这两句:“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持戒和行禅,涉及到佛教的戒定慧三..

“戒能开发菩提本”:究竟什么叫戒呢?戒就是止恶防非,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你能诸恶不作,就是息灭贪瞋痴;你能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你勤修戒定慧,就是开发菩提本..

教诲甘露明点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古比堪布译何者名号唯入耳心中常蔽黑暗痴毕竟断者妙吉祥求赐善妙鲜花雨性情贤良清净戒勤学无垢智慧者彼为三时能仁子亦是吾之殊胜友何云贤..

净界法师答:“自责汝心生厌离”,诃责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师他很注重诃责法,我们修行人在我空智慧还未生起之前,所有的修行法门主要就是诃责,就是惭愧。“崇重贤善,..

热搜词

  • 学佛(1082次)
  • 心经(635次)
  • 地藏经(586次)
  • 净界法师(544次)
  • 佛陀(114次)
  • 修行(100次)
  • 功德(85次)
  • 法华经(68次)
  • 观音菩萨(67次)
  • 清芳庙(66次)
  • 楞严经(66次)
  • 无量寿经(65次)
  • 弥勒佛(65次)
  • 普贤菩萨(65次)
  • 素食者(64次)
  • 大悲咒(62次)
  • 吃素(59次)
  • 释迦牟尼佛(58次)
  • 莲花生大士(57次)
  • 戒律(57次)
  • 素食日(56次)
  • 素食(56次)
  • 瑜伽师地论(56次)
  • 阿弥陀经(56次)
  • 放生(55次)
  • 药师佛(54次)
  • 持戒(52次)
  • 往生(51次)
  • 金刚经(50次)
  • 素食汉堡(49次)
  • 普门品(48次)
  • 素食主义者(48次)
  • 护法(47次)
  • 文殊菩萨(47次)
  • 念佛(46次)
  • 药师经(45次)
  • 素食主义(43次)
  • 地藏菩萨(39次)
  • 长阿含经(38次)
  • u00e5(38次)
  • 华严经(36次)
  • 素食厨师(30次)
  • 黄财神(25次)
  • 孔雀明王(22次)
  • 奥地利(20次)
  • 二十四诸天(20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4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3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3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