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妙祥法师开示:这个刚才我已经讲了,在家居士更得严格持戒修行。为什么在家居士反而要严格持戒修行?因为我们所造的业更多,所以戒律更得严。佛制戒都是根据我们造业情况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家修行。哥哥精进勤修种种法门、持戒清净,不久便证得阿罗汉;而弟弟生性聪明,广学多闻、精通三藏,所以,被当时的宰..

不要把打坐看作是禅宗,打坐是佛教修行的最基本的形式。不管哪一宗,打坐是基础,参禅、持咒、持戒、学教、念佛都离不开打坐。打坐是形式,念佛与参禅是内容。念佛与参禅的..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一、受戒《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即在于佛教弟子们对于戒律的尊重与遵守;所以凡为佛子,不论在家,或者出家,一进佛门..

贪烦恼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稳,但这个瞋烦恼是不安稳的。古德形容: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是说我们来到佛门以后,又是布施、又是持戒,积聚了很多功德,就像种树一..

广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做六度总修(台语)’。意思是你若卖命地做,又遭人嫌,就叫做六度总修。我刚听到这句话,一时还..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有也是没有力量。古代的学者都是为道而来,人我是非没有了,自己修行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

问:现在修净土宗的人,对持戒念佛的理解总有偏颇,请深入细致地开示。答:关于持戒念佛问题。首先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持戒,要尊重戒律,要有殷重的持戒意识。戒,是释迦牟..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发信号,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

热搜词

  • 学佛(1064次)
  • 心经(618次)
  • 地藏经(547次)
  • 净界法师(517次)
  • 佛陀(84次)
  • 修行(78次)
  • 功德(66次)
  • 清芳庙(63次)
  • 无量寿经(43次)
  • 吃素(41次)
  • 观音菩萨(40次)
  • 弥勒佛(40次)
  • 莲花生大士(38次)
  • 楞严经(38次)
  • 法华经(38次)
  • 素食者(37次)
  • 释迦牟尼佛(37次)
  • 阿弥陀经(37次)
  • 素食(36次)
  • 护法(35次)
  • 普门品(35次)
  • 素食日(34次)
  • 瑜伽师地论(33次)
  • 大悲咒(33次)
  • 戒律(32次)
  • 普贤菩萨(32次)
  • 素食汉堡(32次)
  • 往生(31次)
  • 金刚经(31次)
  • 放生(31次)
  • 素食主义者(31次)
  • 药师佛(30次)
  • 文殊菩萨(30次)
  • 素食主义(30次)
  • 持戒(29次)
  • 长阿含经(28次)
  • u00e5(28次)
  • 药师经(27次)
  • 念佛(25次)
  • 地藏菩萨(22次)
  • 华严经(21次)
  • 素食厨师(21次)
  • 黄财神(20次)
  • 二十四诸天(17次)
  • 孔雀明王(15次)
  • 奥地利(15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1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