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阇夜多尊者,他精进勇猛,勤修苦行,善于持戒而没有漏失,是公认的持戒者。尊者的传法偈是:“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有一次,尊者和弟子们在..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具足持净戒,可见戒律的重要性。而古往今来有一些念佛行..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穷人供养天神,求能离苦得乐,他早晚上香供水供花,如是虔诚供养十二年。天人被他所感动,有一..

编者按:佛陀在涅槃前是如何教导弟子的?佛陀为僧团指定了自己的继承者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佛陀教诲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最需要依靠的是佛法,如果遇到具..

北京大慧寺壁画《妙善公主请求习佛》(图片来源:慧海百科库)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著名僧人,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法师(59..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执身不动在《楞严经》当中,佛陀..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属于积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谈精进问题。福德积到一定程度后,要再有出世间的功德,就要谈禅定和智慧了。要修禅定和智..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须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为魔业。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居士修行要受三皈五戒,受戒的时候要生起殷重之心,得无作戒体。所以这个戒,不受则已实..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是第一个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尼。莲华色比丘尼成就阿罗汉以后,在小乘的阶位叫做无学位,所作已..

热搜词

  • 学佛(1178次)
  • 心经(717次)
  • 地藏经(641次)
  • 净界法师(588次)
  • 修行(164次)
  • 佛陀(152次)
  • 楞严经(130次)
  • 放生(128次)
  • 持戒(117次)
  • 功德(114次)
  • 观音菩萨(110次)
  • 往生(105次)
  • 吃素(102次)
  • 弥勒佛(101次)
  • 戒律(99次)
  • 释迦牟尼佛(98次)
  • 法华经(97次)
  • 护法(96次)
  • 无量寿经(95次)
  • 素食者(93次)
  • 金刚经(93次)
  • 念佛(92次)
  • 大悲咒(91次)
  • 普贤菩萨(91次)
  • 文殊菩萨(87次)
  • 药师佛(85次)
  • 阿弥陀经(84次)
  • 素食日(84次)
  • 素食(82次)
  • 莲花生大士(79次)
  • u00e5(78次)
  • 瑜伽师地论(78次)
  • 普门品(75次)
  • 药师经(75次)
  • 素食主义(73次)
  • 素食主义者(72次)
  • 地藏菩萨(69次)
  • 素食汉堡(69次)
  • 清芳庙(69次)
  • 华严经(63次)
  • 长阿含经(58次)
  • 素食厨师(51次)
  • 黄财神(45次)
  • 孔雀明王(37次)
  • 奥地利(31次)
  • 二十四诸天(28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5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u00e5\u0090\u0083\u00e7\u00b4(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