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教的“五戒”,是对佛教的信奉者或准备皈依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具体是指戒除五类不道德的,容易引发不和谐现象的,给自己和他人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行为。它..

经典就是戒律,就是修行的范本。这一条,佛告诉文殊菩萨,众生具有劣根性,喜欢乖离,喜欢破坏人,天生的喜欢破坏团体,喜欢破坏别人的事。我们在社会上经常看到,与他毫不..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

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

舍解道戒继家业,乐付东流追逐苦,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若没有人讲,本论每个偈颂都很难懂,因为直接从字面上看,并不像其他论典的偈颂一样,一看就一目了然。..

大方便佛报恩经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答曰。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归。三归既竟乃得五戒。皈依..

问:过午不食的“午”到底是几点?济群法师答:“八关斋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一种戒律。不少佛弟子都受过五戒。五戒的规范,和世俗道德也很接近。因此,受持五戒能..

佛教徒是反对自杀的吗?是的,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杀,那是有罪的。(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此所谓自杀,是指为了厌恶此一生命的存..

此次戒律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在家戒、菩萨戒、瑜伽菩萨戒这几部分。在家戒、菩萨戒的学习内容主要参考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上学期我在戒幢佛学研究所给学员讲过这门课..

自杀身亡者,安慰无效佛制戒律中非但禁止自杀,且罪极重。此色身虽为一臭皮囊,然法身、报身及应化身皆具足其中。简言之,见性者即心即佛,色身虽为臭皮囊,其心性当下仍是..

热搜词

  • 学佛(1059次)
  • 心经(611次)
  • 地藏经(544次)
  • 净界法师(509次)
  • 清芳庙(60次)
  • 修行(54次)
  • 功德(53次)
  • 佛陀(49次)
  • u00e5(20次)
  • 护法(16次)
  • 放生(15次)
  • 药师经(15次)
  • 普门品(14次)
  • 素食日(14次)
  • 戒律(14次)
  • 地藏菩萨(13次)
  • 素食厨师(12次)
  • 二十四诸天(12次)
  • 长阿含经(12次)
  • 大悲咒(11次)
  • 法华经(11次)
  • 素食汉堡(11次)
  • 楞严经(10次)
  • 念佛(10次)
  • 素食(10次)
  • 瑜伽师地论(10次)
  • 阿弥陀经(10次)
  • 释迦牟尼佛(10次)
  • 观音菩萨(10次)
  • 文殊菩萨(10次)
  • 无量寿经(9次)
  • 弥勒佛(9次)
  • 持戒(9次)
  • 素食者(9次)
  • 往生(8次)
  • 普贤菩萨(8次)
  • 药师佛(8次)
  • 莲花生大士(8次)
  • 华严经(8次)
  • 素食主义(8次)
  • 孔雀明王(8次)
  • 奥地利(8次)
  • 吃素(8次)
  • 金刚经(7次)
  • 素食主义者(6次)
  • 黄财神(6次)
  • \(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u00e5\\\\\\\\\(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