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序文如上别中十义,复以前九为通,后一为别,兼前总义,为此经教起之所因故。疏文通者,通明净土诸经,皆同此因故。别者,别明此经专重持名,以持名为因故。总者,即前总明..

学佛人常彼此相互砥励,学习要如何清净戒行。常有人本来乐于学佛,但是一知道有许多戒律要守,就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来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认为受了戒就会被绑着,没..

念佛时或者打坐修定的时候,你见到的如果是真正的瑞相,不论是见到光、见到花,听到美妙的音乐乃至闻到异香种种,这其中的内涵必须是要与三乘菩提的内容吻合。而其中很多的..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持名的浅深”,所以“信愿持名”是圆满功德、往生正因,修净土就这四个字。“故..

学佛人应当时时忆持所念的世间、出世间的种种善法,存心来护念然后增长这些善根。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

在不同根器的人当中,念佛有不同的方法,上上根器的人是“法身念佛”,就是实相念佛,生活当中的一草一木、一行一动无非是佛,无非是法浑然一体。中根器的“观想念佛”,前..

念佛之法——-如何念?如何达到净念相续、不念而念?如何才是念佛三昧?如何达到往生标准?(1)要想念佛,首先得弄清佛是什么?若不然,如何念?念什么?如何念佛,取决于..

1、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锄秋收获。早熟命短素质差,顺天应时总没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么?2、但行善,莫思恶,遵纪守法爱祖国。新殃旧债担当着,心中无鬼不招魔..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还有礼忏,这是很好的。不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

有些人认为,往生净土需要发菩提心只是藏传佛教的说法,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为数不少。其实,如果你认真看了《无量寿经》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提..

热搜词

  • 学佛(1197次)
  • 心经(742次)
  • 地藏经(654次)
  • 净界法师(600次)
  • 楞严经(188次)
  • 修行(181次)
  • 吃素(170次)
  • 观音菩萨(169次)
  • 释迦牟尼佛(165次)
  • 往生(164次)
  • 佛陀(161次)
  • 念佛(161次)
  • 戒律(159次)
  • 法华经(155次)
  • 无量寿经(152次)
  • 大悲咒(149次)
  • 普贤菩萨(149次)
  • 素食者(148次)
  • 金刚经(148次)
  • 文殊菩萨(148次)
  • 放生(139次)
  • 素食(138次)
  • 普门品(134次)
  • 地藏菩萨(133次)
  • 持戒(132次)
  • 药师佛(128次)
  • 素食主义者(127次)
  • 功德(124次)
  • 素食主义(123次)
  • 华严经(119次)
  • 弥勒佛(115次)
  • 素食日(114次)
  • 莲花生大士(109次)
  • 药师经(107次)
  • 护法(107次)
  • 瑜伽师地论(102次)
  • 素食汉堡(92次)
  • 阿弥陀经(90次)
  • u00e5(88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厨师(65次)
  • 长阿含经(62次)
  • 黄财神(46次)
  • 孔雀明王(46次)
  • 奥地利(40次)
  • 二十四诸天(32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6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5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5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5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