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心里的浮躁,是这个时代众生共同的特点,因为整个社会都浮躁。那怎么办?要想使这个狂躁的心静下来,还唯有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无量寿,无量寿就是让我们心..

十愿它的特点是什么?没有别的,就是心量大。普贤菩萨可以代表大乘教里常说的两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大乘教里常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你要..

平常生活、工作的事情那么多,如何念佛才能做到不间断?念佛念着觉得累了,我歇一会,可以吗?是否就代表我念佛间断了?这里说明一下什么是念佛不间断,主要是你信心不间断..

这一段这有说,“此与《嘉祥》之意正同,均谓有神明记录人之善恶,故报应不爽。”报应一点都不会错,修大福得大果报。什么是大福?帮助人念佛、成佛是大福,他往生了,这个..

什么叫开光?是佛像开了光才灵,我替他开光就灵,你们从今之后不要再相信佛像,要相信我。为什么?我叫他灵他就灵,我叫他不灵他就不灵,这不是很明显的吗?统统搞错了。这..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

问: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助念以念佛为主,我们寺院修净土也非常认同,但居士信徒和家属为他们的亲人助念送往生,觉得光念佛太单调,不能生信,..

1念佛这个方法,大势至菩萨讲绝了,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把一切事看淡了,自然就都摄六根。为什么?贪嗔痴淡化了,这一句佛号给你做增上缘,你贪嗔痴虽有,它..

当知普利之道,道是方法,普利众生的方法,「首在当令是法久住不灭」。这是教给我们,世尊嘱咐要把这个法,这个法广义的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狭义的就是这部..

原文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

热搜词

  • 学佛(1193次)
  • 心经(738次)
  • 地藏经(651次)
  • 净界法师(599次)
  • 楞严经(181次)
  • 修行(179次)
  • 观音菩萨(163次)
  • 吃素(162次)
  • 佛陀(160次)
  • 往生(158次)
  • 释迦牟尼佛(158次)
  • 戒律(152次)
  • 法华经(149次)
  • 念佛(149次)
  • 无量寿经(145次)
  • 大悲咒(142次)
  • 普贤菩萨(142次)
  • 金刚经(141次)
  • 素食者(140次)
  • 文殊菩萨(140次)
  • 放生(138次)
  • 素食(131次)
  • 持戒(131次)
  • 普门品(129次)
  • 药师佛(127次)
  • 地藏菩萨(125次)
  • 功德(124次)
  • 素食主义者(118次)
  • 素食主义(115次)
  • 弥勒佛(115次)
  • 素食日(114次)
  • 华严经(113次)
  • 药师经(107次)
  • 护法(107次)
  • 莲花生大士(106次)
  • 瑜伽师地论(101次)
  • 素食汉堡(92次)
  • 阿弥陀经(87次)
  • u00e5(86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厨师(64次)
  • 长阿含经(62次)
  • 黄财神(46次)
  • 孔雀明王(46次)
  • 奥地利(39次)
  • 二十四诸天(31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5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5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5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5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