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七不退转之法,总括而言,就是和合、信顺佛法,精进、专注用功,远离贪瞋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佛法不离世间法,若能在生活当中依之落实,不论家庭、事业、学业、道业,..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句话在《六祖坛经》一开始就讲到,这句话是我们修学佛教的总纲。也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的说明。我们博..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间,就没有修行可言。日常中怎么修行呢?以下提出四点:1、以念佛来制心一处“念佛一声,罪灭河沙..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闻法时不遵循闻法的规则,那么闻法过程本身就在制造过失。闻法,就要有闻法的仪则。闻法的第一个要求是“发心”,作为修行人,我们应首先弄清..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下巴整的尖尖的。大家都觉得这是美的。按照药师法门讲,下巴是晚年的粮仓,这样子晚年就不..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

佛门的一切造像,建筑、法器、礼仪等,都有表法的含义,都提示修行人如何庄严、清净自己的心地;若不懂得表法意义,而片面追求外在的形式,例如一味地追求佛寺佛堂的富丽堂..

很多修行人念六字大明咒,遗憾的却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六字大明咒可以起到很好的通气脉,使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打通七轮,使头脑清明的作用。如果想开智慧,每天保持30..

说出来就要做到,这才叫修行学佛,是学会依照佛陀所讲的法去做。从佛陀开始的历代高僧大德、传承上师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殊胜的佛法。毕竟“自净其意”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热搜词

  • 学佛(1145次)
  • 心经(692次)
  • 地藏经(621次)
  • 净界法师(578次)
  • 修行(141次)
  • 佛陀(137次)
  • 放生(113次)
  • 楞严经(107次)
  • 功德(100次)
  • 观音菩萨(97次)
  • 持戒(92次)
  • 弥勒佛(89次)
  • 戒律(86次)
  • 无量寿经(85次)
  • 往生(84次)
  • 释迦牟尼佛(83次)
  • 法华经(83次)
  • 吃素(82次)
  • 素食者(81次)
  • 普贤菩萨(79次)
  • 大悲咒(77次)
  • 金刚经(75次)
  • 阿弥陀经(74次)
  • 护法(73次)
  • 素食日(72次)
  • 素食(71次)
  • 莲花生大士(71次)
  • u00e5(71次)
  • 瑜伽师地论(69次)
  • 清芳庙(69次)
  • 文殊菩萨(67次)
  • 药师佛(66次)
  • 念佛(66次)
  • 素食主义者(61次)
  • 普门品(60次)
  • 素食汉堡(55次)
  • 素食主义(55次)
  • 药师经(53次)
  • 地藏菩萨(50次)
  • 华严经(42次)
  • 长阿含经(41次)
  • 素食厨师(37次)
  • 黄财神(30次)
  • 孔雀明王(27次)
  • 二十四诸天(24次)
  • 奥地利(24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