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一、信心财:对上师、三宝、因果、四谛等有坚定不移的信任感,觉得“三宝真的存在”、“莲花生大士不是一般人”、“释迦牟尼佛不是普通的王子,他是智慧尊者”,而不是认为..
一、信心财:对上师、三宝、因果、四谛等有坚定不移的信任感,觉得“三宝真的存在”、“莲花生大士不是一般人”、“释迦牟尼佛不是普通的王子,他是智慧尊者”,而不是认为..
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可怕,迟早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我们南赡部..
问:为什么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会更猛烈呢?在日常观修中,如果修得比较精进,有时候会发现烦恼习气会变得更猛烈。这是正常的现象吗?达真堪布答:没事,自己能够觉察到,这..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也就是我..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法华经》上说,生、老、病、死、怨憎会、 爱别离、求不得,是人的一生无法逃避的七种劫难。七苦无非是来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都在修行,有修念佛的,修禅的,修密的,各种修行方法,不知道..
当你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读诵了一些基础的佛经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打坐了。打坐就是让你的身体、思维和心灵都能安静下来,这既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又是学佛修行之人..
佛法就如同阳光、雨露、空气和水一样,我们时刻不能离开。饮食滋养我们的色身,佛法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一两餐不吃饭还可以,七八天不吃,就活不下去了;学修佛法也是..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注意第二句:“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句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