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信心财:对上师、三宝、因果、四谛等有坚定不移的信任感,觉得“三宝真的存在”、“莲花生大士不是一般人”、“释迦牟尼佛不是普通的王子,他是智慧尊者”,而不是认为..

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可怕,迟早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我们南赡部..

问:为什么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会更猛烈呢?在日常观修中,如果修得比较精进,有时候会发现烦恼习气会变得更猛烈。这是正常的现象吗?达真堪布答:没事,自己能够觉察到,这..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也就是我..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法华经》上说,生、老、病、死、怨憎会、 爱别离、求不得,是人的一生无法逃避的七种劫难。七苦无非是来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都在修行,有修念佛的,修禅的,修密的,各种修行方法,不知道..

当你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读诵了一些基础的佛经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打坐了。打坐就是让你的身体、思维和心灵都能安静下来,这既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又是学佛修行之人..

佛法就如同阳光、雨露、空气和水一样,我们时刻不能离开。饮食滋养我们的色身,佛法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一两餐不吃饭还可以,七八天不吃,就活不下去了;学修佛法也是..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注意第二句:“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句就要..

热搜词

  • 学佛(1118次)
  • 心经(669次)
  • 地藏经(601次)
  • 净界法师(555次)
  • 佛陀(129次)
  • 修行(118次)
  • 功德(95次)
  • 放生(92次)
  • 观音菩萨(86次)
  • 弥勒佛(83次)
  • 楞严经(82次)
  • 持戒(81次)
  • 法华经(80次)
  • 无量寿经(79次)
  • 素食者(74次)
  • 普贤菩萨(73次)
  • 吃素(73次)
  • 释迦牟尼佛(72次)
  • 大悲咒(71次)
  • 戒律(71次)
  • 护法(69次)
  • 素食日(68次)
  • 清芳庙(68次)
  • 莲花生大士(67次)
  • 阿弥陀经(67次)
  • 瑜伽师地论(66次)
  • 金刚经(66次)
  • 往生(63次)
  • 素食(63次)
  • 药师佛(61次)
  • 普门品(57次)
  • 文殊菩萨(56次)
  • 念佛(56次)
  • 素食主义者(56次)
  • 素食汉堡(52次)
  • 药师经(49次)
  • 素食主义(45次)
  • u00e5(45次)
  • 地藏菩萨(45次)
  • 华严经(39次)
  • 长阿含经(39次)
  • 素食厨师(32次)
  • 黄财神(26次)
  • 孔雀明王(24次)
  • 奥地利(22次)
  • 二十四诸天(21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4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4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