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三世因果。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带着自己前世的因缘和果报、秉性来的,而今生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和前世有各种因缘、果报、业障的人。我们来到人世..

每个佛弟子都知晓,学佛修佛的过程是一个炼心修心的旅途。佛法开示: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这句佛语启示我们,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苦旅中,将我们..

我们《占察经》讲完了,附带着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用占察轮的占察法,还有拜忏的忏法。这个拜完忏才能用占察轮。拜忏的忏法是蕅益大师做的蕅益大师跟地藏菩萨所指示的,他劝..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事修,事修来修学理观、帮助理观,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好,我们看这个《解深密经》:《解深密经》云:一切波罗蜜多,..

学佛修行就如生活一样。我们很多人很擅长打理生活,譬如买吃的东西,不可能所有的都买,买的一定是自己想吃的,对身体有帮助的。住的房子也好,穿的衣服也好,都是根据自己..

对于刚开始接触佛法,并想要学习金刚乘教法的初学者来说,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学习佛法的重要性和皈依三宝的意义。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师或法..

一、没有寻找具德的上师,或者没有亲近活生生的善知识,因此,起初缺乏具德上师的正确引导。其次,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具德上师的护佑。二、没有接受正规法教的传承..

因为我们凡夫本来就是迷惑、错乱、颠倒的,不管怎么思考还是无法超越迷惑的思想范畴。所以光靠逻辑推理,研究思考佛法而不重视实修,最后仍然是无法获得证悟的。但如果特别..

修行人有两种,一种是智慧较高的,另一种是对三宝非常虔诚,但缺乏智慧的。无论是哪一种修行人,如果对经文或咒语的含义通达,对本尊、上师的传承背景都了解的话当然好。但..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学佛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个人刚开始时学佛的原因和动机..

热搜词

  • 学佛(1102次)
  • 心经(649次)
  • 地藏经(591次)
  • 净界法师(547次)
  • 佛陀(119次)
  • 修行(107次)
  • 功德(87次)
  • 放生(80次)
  • 持戒(77次)
  • 弥勒佛(75次)
  • 观音菩萨(75次)
  • 无量寿经(71次)
  • 楞严经(70次)
  • 法华经(70次)
  • 素食者(67次)
  • 护法(67次)
  • 清芳庙(66次)
  • 普贤菩萨(65次)
  • 大悲咒(63次)
  • 释迦牟尼佛(63次)
  • 吃素(63次)
  • 素食日(60次)
  • 阿弥陀经(60次)
  • 戒律(60次)
  • 瑜伽师地论(59次)
  • 莲花生大士(57次)
  • 素食(56次)
  • 药师佛(54次)
  • 金刚经(54次)
  • 往生(53次)
  • 念佛(52次)
  • 素食汉堡(51次)
  • 文殊菩萨(49次)
  • 普门品(48次)
  • 素食主义者(48次)
  • 药师经(46次)
  • 素食主义(43次)
  • 地藏菩萨(41次)
  • u00e5(41次)
  • 长阿含经(38次)
  • 华严经(36次)
  • 素食厨师(31次)
  • 黄财神(25次)
  • 孔雀明王(23次)
  • 奥地利(20次)
  • 二十四诸天(20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4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3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3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3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