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极难得的人身很快就会失去!人人都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如果能抓紧时间修法,就利用短暂的这段人生,摄取到尽未来际的极大义利。现在就看能不能念死!能念死,就会如救头燃地..

佛陀告诉我们,只要你用心忏悔,没有洗不掉的罪业。于是鸯掘摩罗找了一个地方,像现在烧窑的窑洞,现在还有这个地方,一辈子精进修行、猛烈忏悔,不仅清静了罪业,还成就了..

我们所谓修行并不是真正从快乐产生的,你并不真正从你的意愿产生要做这件事情。对于那些念经念咒的在家人出家人,那些心里没有觉得什么愉快的、觉得必须要念的人呢?我觉得..

从凡夫修成圣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始点到达终点,这中间必须经过种种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大小乘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小乘路短时少,大乘路长时多,其中各个的阶位也..

“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慾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

如果你的内心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生活中受到挫折便不是挫折了,那是内心的升华。所以,我们应该想的不是如何战胜挫折,不是如果度过难关,而是将自己的内心发生质的改变..

大乘的佛弟子都知道要发愿往生到有佛法的地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教徒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

佛经说,末法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在三恶道中旋入旋出,永难出离!多位祖师大德背书指证“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可见靠自力修行之难,又提出“唯依念佛,..

简而言之,就是按次第、一个一个尽心尽力去做。法门有很多,修行的层次也有很多,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因缘和根基去修。现在你的根基在哪里?如果你连出离心都没有,你就先要修..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生活、工作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如果将修行的时间与生活、工作的时间分开,抽出时间专门修行,那在一天中也抽不出来一个小时。所以要将修行和生活、工作..

热搜词

  • 学佛(1167次)
  • 心经(709次)
  • 地藏经(634次)
  • 净界法师(586次)
  • 修行(158次)
  • 佛陀(144次)
  • 楞严经(125次)
  • 放生(122次)
  • 持戒(112次)
  • 观音菩萨(110次)
  • 功德(107次)
  • 往生(99次)
  • 吃素(96次)
  • 释迦牟尼佛(96次)
  • 弥勒佛(95次)
  • 无量寿经(93次)
  • 戒律(93次)
  • 法华经(92次)
  • 护法(91次)
  • 念佛(88次)
  • 普贤菩萨(88次)
  • 素食者(87次)
  • 金刚经(86次)
  • 大悲咒(85次)
  • 阿弥陀经(84次)
  • 文殊菩萨(82次)
  • 素食日(79次)
  • 瑜伽师地论(78次)
  • 药师佛(78次)
  • 莲花生大士(78次)
  • 素食(76次)
  • u00e5(75次)
  • 素食主义者(71次)
  • 药师经(71次)
  • 素食主义(70次)
  • 普门品(69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汉堡(68次)
  • 地藏菩萨(66次)
  • 华严经(58次)
  • 长阿含经(57次)
  • 素食厨师(49次)
  • 黄财神(42次)
  • 孔雀明王(35次)
  • 奥地利(30次)
  • 二十四诸天(28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5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