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离车族人,到毘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拜访佛陀。离车人跋提对佛陀说:「大德!我听到这样的传言:『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会诱拐其它教..

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大圣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后来佛陀出家修道,在悟道的那一年,小小年纪的罗睺罗也跟着出家做沙弥,礼拜舍利弗尊者做师父。整个僧团中的人,每一个人都特别疼..

罗睺罗自从受佛陀严厉的教诫以后,又常常跟随师父舍利弗在一起,接受他的开导,在修行上,进步很快。佛陀讲经时,舍利弗总是带著罗睺罗参加法会;舍利弗静坐时,罗睺罗总是..

富楼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的大阿罗汉,经常往来于各地宣说佛陀的教义。有一天,富楼那恭敬地来向佛陀辞行,打算到北方的偏远地区──蛮荒未化的输卢那国去布教。佛..

波斯匿王原本长得英俊潇洒,具有玉树临风般的仪表,可是不知几时,他的身材逐渐变形了,终至肥胖得一动即汗流夹背,并且动作迟缓。这一日,他又到祇树给孤独园拜访佛陀,他..

久远以前,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这座山地处偏僻,离城有四、五十里之远,比丘们每天到城里乞食,往往清晨出发,迟至傍晚才得以回山。由于两地往返,费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们的释迦佛多生多世被提婆达多所害,但是释迦佛却一直原谅他、利益他、善待他;为什么提婆达多总要害佛呢?据..

佛教是一个注重培养慈悲心、主张非暴力的宗教,佛门第一戒即为戒杀,佛经中讲述佛陀及其弟子过去生中放生护生的故事极多。尤其是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量劫中..

【佛教是在历史演变中发展出来的吗?】佛陀是已经全部洞察一切宇宙真理的,佛最初说法,是为地上菩萨说《华严经》。声闻听不懂,如聋如哑,佛就降低水平讲《四阿含》。佛讲..

热搜词

  • 学佛(1063次)
  • 心经(615次)
  • 地藏经(547次)
  • 净界法师(515次)
  • 修行(72次)
  • 佛陀(70次)
  • 清芳庙(63次)
  • 功德(60次)
  • 无量寿经(31次)
  • 吃素(30次)
  • 弥勒佛(29次)
  • 莲花生大士(28次)
  • 普门品(28次)
  • 护法(28次)
  • 观音菩萨(27次)
  • 法华经(27次)
  • 放生(26次)
  • 药师经(26次)
  • 素食(24次)
  • 楞严经(24次)
  • u00e5(23次)
  • 素食者(22次)
  • 阿弥陀经(22次)
  • 长阿含经(22次)
  • 素食日(22次)
  • 文殊菩萨(22次)
  • 瑜伽师地论(22次)
  • 素食汉堡(21次)
  • 素食主义(21次)
  • 大悲咒(20次)
  • 戒律(20次)
  • 药师佛(20次)
  • 往生(20次)
  • 释迦牟尼佛(20次)
  • 持戒(19次)
  • 黄财神(18次)
  • 念佛(18次)
  • 普贤菩萨(17次)
  • 素食厨师(17次)
  • 素食主义者(17次)
  • 地藏菩萨(16次)
  • 二十四诸天(16次)
  • 金刚经(14次)
  • 奥地利(14次)
  • 孔雀明王(14次)
  • 华严经(11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