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圆顿止观就是顿观。如果你觉得人生怎么处理都不是办法时,佛陀会建议你先不要处理,不处理是最好的处理,先放下,这是顿观。但是在你太执理废事时,觉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圆顿止观就是顿观。如果你觉得人生怎么处理都不是办法时,佛陀会建议你先不要处理,不处理是最好的处理,先放下,这是顿观。但是在你太执理废事时,觉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故事《大宝积经》记载:在燃灯佛的时期,燃灯佛世尊到达了一个城市的时候,释迦佛陀的前世在那时是个梵志(修道士)。菩萨(佛前世未成道时)听说..
供养三宝是种福田的方法之一,属于修恭敬心的“敬田”。当佛陀还在人间时,人们会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供养僧团和诸佛菩萨,称为“四事供养”。因此供养的意义有二层:..
第一种是能够互帮互助的人。在你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你,在你有危险的时候能够保护你,在你需要财物方面的帮助时竭尽所能,在你喝醉或者生病的时候能够照顾你。佛陀说,这..
四依法,是佛陀教导弟子们随顺教诲的原则。学佛的人,在没有取得正觉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但要有智慧的随顺佛陀的教诲,感情的随顺是错误的,要理智的随顺..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直接内观真如,不是,佛陀先施设方便。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第一个,修学无常观的灭色取空先治爱取的病。修行跟..
那么到底我们在吃这个美好的滋味,这个滋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看佛陀给的答案。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这个意是内处,意根;这个法是外处,是法尘。意根去攀缘法尘的时候,就产生了因缘所生法,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看佛陀的开示:阿难!..
三法印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一切小乘经典都是以「三法印」来印证是否为佛说;大乘经典则以「一实相印」来印证佛法的究竟与否。一实相印其实就是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静」,..
要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则,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当初佛陀在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