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我们通过学习佛法、参禅打坐、诵经拜佛等活动,可以净化心灵,淡化烦恼,强化精神,美化人格,我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不仅仅依赖于物资生活..

没有人可以带走你的痛苦,也没任何人阻碍你的幸福。所以,痛苦不要怨天尤人,幸福也不要向心外寻找。

很多人喜欢问我说:你记不记得前世,有关十六世的事,我说:我记不清楚,我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我之所以成为大宝FaWangGaMaBa,可能是诸佛菩萨和历代法王给我..

内心浮躁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一点智慧的。佛法里叫做“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各种各样的障碍都会困扰你,如果我们一念清净了,百万障门就不成阻碍。当我们达到某种境界..

我一生提倡欢喜的人生,但是要得到欢喜,是要经过很多的努力奋斗,要结缘才能获得,也不是自己想要给人欢喜,就能让人得到欢喜。十二岁出家,沉潜佛法日久,慧解与实践相互..

净慧长老:做善事是无条件的,就同孝养父母一样没有任何条件;我们孝养父母并不是想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回报。我们做好事做善事也同样如此,要从发自内心的意乐去做好事做善事..

事实上,并非不骂人、不打人了就没有恶业,如果你的內心如火一般燃烧,这样不行!不害他人、非暴力,不仅是不伤害他人,也不要伤害自己。当嗔恨心起內心如火一般在燃烧,这..

净慧长老:古人讲:“百孝不如一顺。”我们要用一种温顺、恭敬、微笑的态度来供养父母。不管父母讲什么,都要顺从,万一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语,也要耐心地听取,然后耐心地..

净慧长老禅语:对个人来说,不管地位有多高,能力有多大,钱有多少,如果脱离了大众,将会无所作为,只有”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与大众共同奋斗,力量才是无穷的。..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佛法是最积极的人生观。现在的幸福是过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现在的果报,却不知积极行善开创,再大的富贵也会耗尽。从另一..

净慧长老:良心是发自内心的意乐行为。意乐就是心甘情愿,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符合天理良心,只有这样做晚上才能睡安稳觉,只有这样做举头低头才问心无愧。人类没..

佛教虽讲他方世界,但重在此土的净化;佛教虽讲六道众生,但重在人类的普济;佛教虽讲过去未来,但重在现实的生活。因此,今日佛教要打开山门,走入社会;要把社会改造,建..

佛法之中,常被世人利用的智慧,就是“随缘”和“放下”,不过这也是被误解最深的道理。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得、布施,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着,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

千供养,万供养,脸上无嗔真供养。宿世缘,今生缘,尽心努力真随缘。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不自重者,取辱。不自..

净慧长老:佛教讲三世因果,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善恶言行负责任。佛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只有认识到要对自己的善恶言行负责任..

如果确定明天就会死,我们就会将所有时间放在修行上;就不会贪爱亲友,就会马上去尽所有力量行布施、做善行。所以忆念死亡吧,没有比这更甚深的法门了。——GaMaBa..

涅槃是灭,但不是把我们这个身躯消灭了,不是把我们这个世界消灭了,不是把万事万物消灭了,而是把我们烦恼的心态、分裂的心态、对立的心态消灭了。消灭了这一切,也就心境..

净慧长老:幸福感并不完全来自物资生活的丰富,幸福感来自内心,幸福感来自珍惜眼前生活的心态,来自知足的心态。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痛苦很多,焦虑很多。痛苦多了,焦虑..

佛光山首栋建筑物为何不是大雄宝殿?我规划建设佛光山,不是先建大雄宝殿,而是先建设东方佛教学院,因为未来的佛教要靠青年、知识分子来传扬。感谢全世界的护法善信出钱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