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不只是施舍财富,也是舍离内心的贪著。施舍财富,可以增长福报;舍离贪著,能够完成解脱。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转传诵;传给三千个人,这三千人又辗转传诵,就种下这么一个善根。能够闻到佛名号,赞叹佛的功德。这三千人,就是现在..

有福报,还要有享用福报的能力。许多人有福报,并不幸福,不是因为没有时间享用,就是没有心情享用。当然还有滥用的,会带来后患无穷。..

世界,那么真实,又是那么虚幻。生活,那么有趣,又是那么无谓。心念时时在变,世界也时时在变。

菩萨,是大乘行者的称呼。只要真切的发起菩提心,以追求生命的觉醒和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为目标,都可以称为菩萨。菩萨,不只是信仰的对象,而是要成为学习的榜样。大乘佛..

有些干部他问我,我说你们讲的和谐,跟我讲的和谐不一样。「老和尚,您怎么讲?」我说:先从人心转变,让人行善,认识世间无常的不要贪恋。世间是苦的,想在这个世间找快乐..

一行禅师特别强调修行人要安住当下,提起正念,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一切时一切处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觉照能力,这种提法真正把握了禅的精髓,与我们所提出的的生活禅在本质上..

净慧长老:一切法无常,无常就是运动。好事是无常,不好的事也是无常。要用智慧指导生命发展的方向,发挥善的一面,抑制恶的一面。久而久之,善的力量就会增长,恶的习性就..

做人,静水流深,张驰有度,做事,不急不躁,厚积薄发。不急功近利,带着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外界所扰,不被诱惑所困。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安然地接受一切好与不好。..

一个人可能注定碰到厄运,但是如果他行善,他可以改变命运,诚实、真诚及有爱心是改变命运的基本重要修持。身为佛教徒,我们相信转世及业力,你在这一世所做的将决定你的下..

当你走过一段遥远的路,就会见到沿途的各种风光,有鲜花小溪,也有荆棘坎坷;同样,当你走在人生漫长的大路上,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痛苦、快乐,但不管它是什么,都请记住:..

净慧长老:《地藏经》讲:“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可见当下这一念事关重大。修行人要时刻把握当下一念,要让每一念都清楚明白,毫不含糊。在无明烦..

净慧长老:学佛的人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敬畏的心,要有神圣的心,要有发自天然本性的善心善念,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碍自在,智慧解脱;不忘记自己是社会..

当然一个人要有足够福德资粮才会相信有来生,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懂得放下,离开执着,这是很重要的。尤其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会这么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太执着外在物质,执着以..

净慧长老:世界以人心为转移,只要我们一心向善,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敬天地,畏鬼神,感恩天地人,和谐你我他。我们就掌握了心能转物的方法,掌握了..

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

净慧长老:我们面对利益是加快脚步多抢一点,还是放慢脚步让别人先享用?我们一定要有觉悟,不取非义之财,在利益面前,养成自觉性就是觉悟的开始。..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

文慧法师法语:当我们要生气的时候,深呼吸一下,感受一下气息的入、住、出,可以体会到我还能呼吸,还有什么好生气的呢,没有什么好生气的,人活着就是最好的了。所以大家..

一切佛法都强调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禅宗一法叫你疑,疑并不是叫你不信,疑是叫你不要信现成的答案,要你亲自去寻找答案。自己找到答案以后,就会发现..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