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开放程度有多大,就可以接纳、面对多少人;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感觉里,就会注意不到他人的存在,结果会成了孤家寡人。..

学佛,是学习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有了智慧,就能了悟宇宙人生真相,断除烦恼,得大自在。有了慈悲,就能接纳、宽容一切人,不再会有敌人,远离各种灾难。..

佛陀最初说四谛法门,揭示了心理治疗原理。一苦谛,认清人生存在痛苦的现实,不回避。二集谛,找到人生痛苦的根源,是因为贪嗔痴。三灭谛,是解除心理疾病贪嗔痴,恢复生命..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你的认识模式有很大的局很和偏颇,也可能你的判断标准有问题。

佛像要装藏,才能有灵。寺院、僧人也应该装藏。缺少佛法的内涵,寺院不成寺院,僧人不像僧人。因此,让佛法回归到寺院,培养寺院学法、弘法的风气,这是在给寺院装藏,也是..

要消业障,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人说带业往生,有人说业不能带。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业是可以带的,但是怎么样带?现行的惑业必须消除,如果你现在还是充..

《心经》第一个字就是「观」,「观」什么?观一切、一切法,包括你自己的身心、外头的世界,也就是现实生活当中,你怎么看、怎么认识它?我们所学的、佛所说的法,都是让你..

我想很多道友都念过「净行品」!你一起心动念,都行这「净行品」!进洗手间都发愿度众生。「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你能够从早晨一睁开眼睛,「睡眠始..

有个故事大家应该知道,苏东坡的"心中有佛,看人即佛;心中有屎,看人即屎"。我引这个故事是要说明,我们看人家,你把别人当佛看、当佛想,你乃至给他合个掌、恭敬一下,你..

一个人如果只是为自己活着,就别想他人为你无偿服务;如果是为大家活着,你的事大家也会当做自己的事。唯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自他和乐。..

语言的背景是心态,当你说话的时候,不仅表达了你的想法,同时也暴露了你的心态。在这个感官的舞台上,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很重要。..

在佛法的修学中,一方面强调老师的重要,一方面强调法的重要。因为没有好的老师(善知识),就不能接触到正法;不依赖正法,就不能从迷惑中走向觉醒。所以佛法要求我们亲近..

一个人可以回避环境,却没有办法逃离自己的内心。正像有人骑马外出,想要摆脱烦恼,却发现烦恼也坐在马鞍上,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我们虽然不喜欢烦恼,但总是不知不觉的听..

每个生命都是缘起的存在,都有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规律,需要被理解,需要受尊重。在这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交流和帮助。..

我执我见太强,是人与人不能和谐相处的关键原因。你不能接纳他人,他人也不能接纳你;你和他人对立,他人也会和你对立。..

如果看人家读《地藏经》,礼拜地藏像,你在旁边赞叹随喜,很恭敬,你跟他的功德一样。你要是一谤法,下地狱去;千佛出世,你还在地狱里头,这是《地藏经》说的。不要因为人..

一个人原本拥有很多快乐,因为他不希望看到别人快乐,结果把自己的快乐也搞砸了;—个人原本只有一点点快乐,因为他乐于和别人分享,结果他的快乐无限的增长。..

人心这么坏,你怎么样看法?不要这样看,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坏是现象,好是本质,一切众生与佛无二无别。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佛说的!你别看他坏的一方面,还要看他好的一方..

佛教把心理疾病根源,归结为贪嗔痴三种病毒。痴,是看不清楚自己和世界并形成错误认知,产至我和我的想法,这是烦恼产生的基础。贪,是对我和我的认定的内容过份依赖、贪执..

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一个人虐待动物,不尊重动物,缺少基本的爱和尊重,一旦掌握生杀大权,他对同类也不会心慈手软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