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关键要用智慧消除内心嗔恨,培养接纳的胸怀。唯有这样,面对逆境时才能不陷入抵触、对立的负面情绪中,生起忍辱之心。..

佛法非宗教,也非某个团体所独有。佛法,是一种普适性的智慧,是一种究竟解决人生迷惑烦恼的方法,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像空气一样存在,像水一样重要,就在你的身边,就..

觉醒的心无所不在,念诵三皈依便是唤醒觉醒的心,唤醒觉醒的宇宙。

《楞严经》说:「有觉觉痛、无痛痛觉」。佛告诉我们有觉才有痛,觉到的是痛,但痛、痛不到觉上去。这就是靠平常自己的锻炼,你平常要吃点苦,不要水一凉了也不得了,脚生了..

散乱,使人心陷入妄想烦恼中;禅修,把心安住在正念上,可以避免被妄想烦恼所伤害。

朝圣,走近佛陀,走向生命觉醒的旅程。朝圣,可以净心,在虔诚中净化身心。朝圣,朝礼圣地,也能唤醒心中的神圣。朝圣,了解佛菩萨事迹,向佛菩萨学习,以佛菩萨为榜样。朝..

想到我要避苦,他人也要避苦;我要追求快乐,他人也要追求快乐,我和他人避苦求乐之心是相同的、平等的。因此,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多想想他人的需要,这样就能生起同理..

一个人的优点,会把他的缺点掩盖起来;一个人的贡献,会把他的缺点保护起来,所以他想要进步往往更不容易。

拜佛,并非只是求平安、求保佑。拜佛,是因为佛陀远离了贪嗔痴,成就大慈悲、大智慧的品质,让我们高山仰止,生起无限的崇敬。拜佛,是以佛陀为榜样、为老师,执弟子之礼。..

贴上"我的"标签,带着强烈的执著,一切都会显得不同寻常;去掉"我的"标签,放下执著,一切都变得平常。

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众生有情,情是情感,情感是错误的。有情众生不能放下烦恼、不能放下情感,佛是觉而无情,让一切众生都达到觉、都达到无情。众生有情,不是觉;诸佛有觉,不是情,诸佛利益..

父母跟子女关系是緣,夫妻关系也是缘,有善缘也有恶缘,所以并非都能相亲相爱,也有相互折磨的。不过,缘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充满包容、善良和爱,恶缘也会转化成善缘。..

人与人的关系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果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安排,简直就是糟糕透顶,所以,必要的信任显得特别难能可贵。可是如果没有诚信,又何来信任?没有信任,维护一种关系..

解放,是解除贪执,恢复心的自由和开放。

跟着感觉走,当下虽然痛快,结果可能是麻烦的;听从智慧的选择,也许暂时难过,结果却是理想的。

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为无明制造的种种需求打工,听从各种烦恼的使唤,从生到死,忙忙碌碌,不知所以。..

人类发展科技,是为了更好的改善物质世界,做世界的主人。可是,随着科技文明的高度发达,人类的生活却越来越失控,世界的发展也变得更加手足无措。我想这是因为人类的德行..

不贪恋的话,你就没有恐怖。平常这样观想的人,要是丢了什么,或者命没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转一段生死吧。那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极乐世界去了,可能在来生,..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