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就是得一切种智。我们也有一切种智,是我们的分别执著把它遮盖住了。透过名号里的智慧,开发我们本具的智慧。每..

不要在别人的眼光里找快乐,否则永远悲哀。不要在别人的嘴巴里找尊严,否则永远卑微。随时保持觉性、清楚、明白。真心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人生才能拥有自在,才能展演的..

这个法门很殊胜,那个法门很殊胜,今天修那个,明天修这个,那就会影响我们念佛号熏习的力量。我们念,百千万亿的念,就是为成就最后那一念的。..

当你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会再去想五欲六尘。当你不想五欲六尘的时候,你就在修止观。这句佛号能念得孤明历历,就是止。能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就是在修观..

我们本有的广大道心,清静智慧,就是无为法身。真实的智慧,完全被我们的分别执著、烦恼所遮盖,它的力量就非常微弱、微小。这种与生俱来的烦恼对我们的缠缚,使我们的道力..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使自己快乐。成功有很多种,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成功,都是为了使自己快乐,幸福。成熟的人,不是靠别人给你快乐,而是自己去争取。快乐不是常常都有,能把地..

心存悠闲,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随缘,世间纷扰皆成空。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你若不疑,人间不寒。你若不离,世界不远..

有缘相聚,无缘散。来生谁是谁,今生谁是谁;放不下什么,又烦恼什么。许多人原本自在的生活、轻松的生活被一场空忧所打破。生活就是和人间握个手,还生命一个轮回,没必要..

佛陀对待我们像对待子女一样,启发我们本有的智慧。我们受“贪、嗔、痴”的毒害,病得很重,佛跟我们讲用念佛往生净土的方法,让我们可以得到究竟涅槃的利益。我们要知恩,..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

念佛时,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回忆出来了,平时回忆不出来的都起来了,所以妄想杂念也都起来了。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觉得不念佛心里还清净,怎么一念佛还这么多妄想杂念。..

修智慧、般若。对于我们很多众生来说,这一块是非常陌生的,而这一块确实是佛教的精髓所在。一个修行人在因地有般若,他在果地上才有一切种智。..

人的能力一半靠具备的知识,一半靠情绪的管理。一个人的知识好比一台机器,而情绪好比能源。能源供给不足,再强悍的机器也是废铁。经营你的才能,既要多学习,多积累知识,..

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

有些事情我们必须放弃,才能轻装前行,才有精力去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心量大小决定了人生苦乐。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心量是一个可开合的容器,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

生活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趟不过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

佛教中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在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构成什么压力了。..

积德无人见,自有因果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