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大家不要小看,不要以为简单,在教义上它是圆顿当中至极圆顿,是了义当中第一了义。一般说谈般若的空性是很深的经典,但殊不知谈从空生出的妙有是更深的经典。真..

「念佛之时得见佛,念佛一声一化佛,皆从口出生红莲;念佛千声千化佛,跏趺正坐在吾前。一日常称一万佛,计佛高低出梵天;愿我临终值诸佛,迎将净土证三贤。」《五会念佛赞..

「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印光法师文钞》·与周法利..

「布施」,是给予所需。你畏惧,我给你力量,让你不怕;你不懂,我讲给你听,让你明白;你受难,我给予帮助,让你脱脸。乃至你演讲,我专心听,也是眼耳的布施;你微笑,也..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一切众生不食肉者。是吾遗腹之子。则非凡夫。」《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佛陀不是去除你的痛苦,而是告诉你真相,让你想办法从痛苦的梦魇中醒来。什么真相呢?束缚你的,是你自己,所以解开它,也只有靠自己。..

「孔子乃生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诵,何必又要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当取以为法..

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往生极乐世界之时。我们讲“生死”,净土法门应该讲“死生”,你死的当下就是生的开始,死和生是同时的。..

「借问凡夫得生否,如何一念闇中明?报导除疑专念佛,弥陀决定自亲迎。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法照大师偈语》【唐】·法照..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警世》·【唐】吕岩

「儿女虽小,万不可任性娇惯,必须对彼常说因果报应,使彼心中常存畏惧,自然不至将来作伤天损德之事。」《印光法师文钞》·复乔智如居士书..

一个有感恩心、肯发心的人,自然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而作、随喜自在。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

法照大师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见到文殊、普贤,就请问:去圣时遥,末法众生根机陋劣,修何法门才能得解脱?文殊菩萨就向他直接介绍念佛法门:现在正是修念佛法门的时候,就是..

「闻说西方最易求,万缘从此一时休。轮珠迭足圆蒲上,只与弥陀作底头。听教参禅逐外寻,未尝回首一沉吟。眼光将落前程暗,始信平生错用心。」《劝修净业颂》·【宋】元照律..

在菩萨的六度里面,布施是摆在第一。为什么会摆在第一?我们与生俱来由于身见我执,自然地就会贪吝,这种贪吝之心就使得我们的心量非常的狭隘,修任何善法都没有办法,因为..

「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

过于的爱和过于的恨,都让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人一极端了,什么都会做得出来。人们总认为恨能带来伤害,却忽视了爱也有这种杀伤力。..

当你遇到不可逆转的命运时,不应该用惯性思维去面对,若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事情马上就有不一样的意义。思考问题,不能只困在一个极端。..

我们的信心跟般若智慧之水一接通,信心这棵树就会枝叶繁茂,那才能产生力量。信根产生信力,信力就体现为,一切学其他法门的,宗门教下的人,他再说什么话语都动摇不了,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