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印光法师文钞》·复袁闻纯居士书..

「须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印光法师文钞编卷上》·一函遍复

爱,不单单是付出,也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如果以“爱”的名义,把对方盯得死死的,一呼一吸都在你的监视范围之内,那你越爱他,他越想逃。不仅恋人之间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若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念之,则祸患之来,或所不测,及其卒遇,徒唤奈何。倘能预先持念,必有冥为转移。」《印光法师文钞》·复袁..

我们看净土经典,西方极乐世界的声闻、阿罗汉数量无量无边,就是指这些曾经修小乘戒法的行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闻法、断见思惑、证果的情形。但是,虽然他名义上是阿罗汉..

地藏菩萨很坦诚地告诉我们,我们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都是罪。可能我们自己不好意思承认这一点,或者有一种自欺的倾向回避这一点。但我们对这句话一定要担荷,我们举心动念都..

一切不学佛的人,在临命终时,我们要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听闻净土法门。也许有些人不相信,不相信也没有关系,也给他播下一颗金刚种子。但是也确实有当下相信的人,那他就得到..

「螺蚌修成珍珠子,鳝鳅诰斗日夜求。蚯蚓尚能知听法,人不修时空错过。」《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佛说一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各有前因,致获现果。了此,则只宜自忏宿业,何暇怨人乎哉。」《印光法师文钞》·复潘对凫居士书..

「真善知识是人中最大因缘。能化众生得见佛性。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劝修净土文》·【宋】师子峰如颜丙

一个人不管犯了什么错,都要学会宽恕他。你可以这样想:"假如我置身于跟他一样的处境,承受一样的因缘,难保不做出同样的事情。虽然这并不绝对,但有这种可能。”所以,像..

人生只是一场戏,每个在台上演戏的人,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就好。如果你不会因台下观众的喝彩而兴奋,就不会因他们的嘘声而伤心。如此心不随境转,你会自在而出色地演好每一..

「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人道不修,他道难修。莫教一日换了皮,纵有千佛难救汝。火急进步,时不待人。各宜直下承当,莫使此生空过!」《劝修净土文》·【宋】师子峰如颜丙..

一个念佛的人不能怕死,怕死说明你的这个信心还没有过去,愿力还不能成就,还不能对死亡的本质有所把握。

再肥沃的土地福田,不勤劳精进去耕种,还是会荒芜没有收成;再兴隆的祖业家产,不能节俭朴实持家,终有挥霍殆尽的一天。..

不杀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盗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不邪淫是不侵犯别人的名节,不妄语是不侵犯别人的声誉,不饮酒是不侵犯自己的智慧。当有人侵犯我们时,我们必定很痛苦,..

三十多年来,我认真学习修行《大圆满前行》,始终不离的就是这部法。你们若想全面了解佛法,希望经常翻阅它。对有信心的人来说,这部法越学越深。..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妄想随时出生,贪心何日休歇。不如及早念佛,苦海从今超越。」《念佛偈》【唐】·善导大师..

「一入地狱受长苦,始忆人间善知识。」【唐】善导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