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话者,要说有益于人,有益于物的话。不是要人听到欢喜,叫做好话。如教训儿女,及劝人为善,劝人戒恶,劝人敦伦,劝人修福等。」《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诫吾乡初..

苦、空、无常、无我,这是一个佛法最基本的一种智慧观照。如果没有四念处的智慧观照,那一切修的法有可能就变为世间法,四念处就把他提升到佛法的层面。..

「然皈依佛法,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并须戒杀护生,吃素,如不能净素,亦当以不贪食为是,更须持六斋,或十斋,否则便与..

「一年又一年,渐渐改容颜。始作孩童戏,看看白发斑;莫结来生业,回头种福田。莫待无常到,修行早向前;一月又一月,光阴似消雪。岁月无定期,幻化有生灭;少实胜多虚,巧..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

「借问家乡何处在?极乐池中七宝台;普劝道场同行者,努力回心归去来。借问今生多罪障,如何净土肯相容?报导称名罪消灭,喻若明灯入闇中。」《法照大师偈语》【唐】·法照..

地藏菩萨就是佛门的孝的楷模,地藏菩萨的大愿就是由于他在因地当中作孝女所发的大愿。所以地藏菩萨的孝与释迦牟尼佛升天为母说法的孝,这叫同声合响,同类相感,所以缘起了..

普贤十大愿王中有随喜功德。别人做的善行,你去随喜,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一般的人心量狭窄,看到别人做好事他会嫉妒,你能随喜说明你有一个更大的心量。你这一随喜赞叹..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指方立相,住相证果。不是像禅宗从空门进入,禅宗是要扫荡,是不要住相。而净土法门是从妙有进入,是要住相。住哪个相呢?念这句名号就是一个相,这是名..

佛在戒法当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过河,浮囊——就是救生圈,它是充满气才能够把人浮起来。犯了大戒,就好像这个气一下子没有了。犯小小戒就等于破了个针孔,慢慢地..

什么叫正法?正法就是有教法,有修行,有证果,这就叫正法。什么叫像法?像法就是略逊一点,但还依稀仿佛有点接近。像法当中有教法,有修行,没有证果。像法就很难证果。那..

我们现在迷恋的很多东西,如同小孩的玩具。玩具只能带来一时满足,如果把它当真,注定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但若认识到它背后是空洞的,即使得不到也无所谓。..

对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拯救众生的这个强缘,我们不要怀疑。这种愿力非常不可思议,像巨大的磁场,向整个法界无量的时空、无量的刹土的众生,辐射他慈悲摄受的力量。我们只要..

「奉劝世间人,修行须努力。古今多少人,一去无消息;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忍一句,一切是非自然去。息一怒,无量福田从此护。人生处世耐一时..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

「假饶金玉满堂,珠翠绮罗艳妆。花下时时歌舞,樽前日日杯觞。寻思无限活计,毕竟难逃死王。不如及早念佛,临终定往西方。」《念佛偈》【唐】·善导大师..

对净土法门而言,信心很重要,对这个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这个信透过了,一切就好说了。那信心怎么建立?还是从仰信开始。对佛的慈悲智慧所宣说的这点,来建立信心,这就称..

以热忱,获得善缘的财富;以勤劳,获得信誉的财富;以喜舍,获得友谊的财富;以正见,获得真理的财富。

「千经所说万论所陈。若不去淫断一切清净种。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三世诸佛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畅。如何后学略不听从..

「朝朝暮暮念弥陀,为在阎浮降众魔;暂到西方亲见佛,还来度脱此娑婆。急须念佛莫悠悠,欲超苦海要船舟;称名决定生安乐,永绝阎浮生死流。」《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