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心要改。如果贪欲心不能改成喜舍心,嗔恨心不能改成慈悲心,愚痴心不能改成智慧心,懒惰心不能改成精进心,即使听闻再多的佛法,终究没有用。..

所谓‘人间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是专为人说法的宗教。佛法与生活融和不二的人间佛教,是人生需要的佛教。人间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创,人间佛教的理念是来自佛陀,因为佛陀出生..

以配角的身分,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以主角的身分,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不忘初心全力以赴)..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星云大师..

有人问∶念佛究竟念什么?人生大事,生死问题各半。一般人朝诵《普门品》,念观音菩萨,意谓「了生」;暮念《阿弥陀佛》,意谓「脱死」。念佛,就是要解决生死的问题。..

人人的自性本自清净,念「阿弥陀佛」就是要念出自己的弥陀自性,将自己本身的性能,以拜佛、念佛来发掘,让句句佛号将失落的自我找回来。..

净土是人人欣乐的境界,我们如何修行,才能到达净土佛国呢?佛陀曾说∶「众生之类,是净土行。」意即唯有勤度众生,才能证得净土,因为离开众生,就没有净土可言。..

‘无念’就是‘不执着’。佛法讲‘法无定法’,就是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无’就是无量、无边。无念不是什么都不念,所谓‘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无念’才能真正拥有..

禅的修持,偏于‘悲’者,滥用慈悲,反成障道因缘;偏于‘智’者,沉空滞寂,陷入冷酷无情。故须‘悲智双运’,才是合乎‘中道’的修持。..

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么?商人说是金钱,政客说是权力,明星说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工人说是工资,学生..

有人问‘云水三千’是什么意思?其实,说的就是一个解脱者的生活,它像天上的白云飘来又飘走,又像地下的河水流去又流来。出家人行脚就是云水。云水到那里去?三千大千世界..

人间佛教居家之道,应该用智慧处理人伦之间的感情,用佛法净化、美化、佛化家庭生活。对于老中青幼等份子,彼此之间要互相爱敬、慈孝、教育、规劝,因为家人之间是一种连锁..

见人善行要多方赞美,见人迷惑要多方提醒,见人推崇要多方奋勉,见人毁谤要多方警惕。

人到无求品自高。禅者,最大的特色就是无欲无求,无烦无恼,这种特色在云游参访时尤其明显,呈现了禅师清净超越的品格衣食无沾滞,随缘放旷,行住是云水,自来自去。..

能够「安住佛国」,是时「众苦不侵称极乐」;能够「远离轮回」,是时「自性弥陀是吾家」;能够「净念相续」,是时「六根坐断莲台现」;能够「圆成佛果」,是时「西方净土随..

禅师们对于安贫乐道,所谓「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发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他们对于世间的一切,享有但不一定要拥有。..

人生有苦有乐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印光大师自称‘常惭愧僧’,禅门的修行者,自称‘苦恼僧’;能知惭愧,能知苦恼,禅就慢慢生起了。‘惭愧’、‘苦恼’,是人间佛教高洁的禅心。..

心中有欢喜的人,到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心中有禅定的人,耳闻是八万四千的诗偈;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对是善人善缘的世界。..

我们要建设当下的「唯心净土」,并以之为建设人间净土的法要。所谓「唯心净土」,是依据「心净则国土净」来阐述,只要保持自心的纯净快乐,开采自性的灵山宝矿,发现自心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