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曾说:‘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单单一声佛号,就是佛永劫大愿、大行、大慈悲的展现,而且是毫无遗漏的全部..

面对同样的失去,有些人内心豁达,不会纠结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随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则耿耿于怀,难以面对,要么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弃,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

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

选择决定命运,环境影响人生。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患得患失,烦恼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能无所畏惧。看淡得失、无谓成败之时,会顺风顺水、遇难成祥..

人与人交往,更多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如果光想着改变对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命运不是一个机遇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

养生先养心:少杂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常运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有情都最爱惜自己的性命,如果杀害它的性命,就会引发它的怨恨。这股怨气深藏在八识田里,因缘一旦会合,就会来索命报复。所以杀生就要偿命,这是无法逃脱的,这叫“等流果..

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

佛说: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

【如是我闻】穷人问佛:我为什么穷?佛:你没有学会给予。穷人: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佛: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即微笑处事;言施:鼓励赞美..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4、远观..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 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意为美妙、..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无所谓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却放不下。拿不起,就会庸庸碌碌;放不..

解决困境的主张1.面对它:正视困境的存在,不自欺欺人,不逃避恐惧。2.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实,不怨天尤人,不心存侥幸。3.处理它:用智慧处理种种事情,以慈悲对待每一个..

信仰佛教不在于你手里是否拿着念珠,也不在于家中的佛堂是否精美,而在于自心有多少改善。如果你时时手持念珠,口中也称自己为佛教徒,但是内心的烦恼依旧与庸俗同道,那恐..

不管所面对的人有多复杂、事有多烦人,保持自己心的圆满最重要。心美,看什么都顺眼!!

平常我们的确也会说,烦恼是不好的、它是过患;但当我们因为烦恼而造了业、犯了严重的错,才会有机会更清楚真正看见烦恼的本质与过患的一面。然后,它就会成为修行道上的一..

【净业三福】《观无量寿佛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

[大愿法师语录]:菩提就是觉悟,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够不迷惑、不颠倒,时时保持觉悟,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于一切境上,心不染着,不..

【奉行十善】一、不杀生而行放生、救生、护生。二、不偷盗而行施舍。三、不邪淫而修梵(清净)行。四、不妄言而说老实话。五、不绮语而说质直语。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