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过拮据,连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没有,生活则很难维持;如果太过奢靡,成天灯红酒绿、挥金如土,只会让自己愈发贪得无厌。所以,佛教提倡生活不堕两边,保持中道。..

现在很多寺院变成了旅游景点,我建议这二者最好是分开。寺院应该具备传播佛法的实质,有法师传法,让大众懂得佛理,心灵得以充实。所以,寺院最好不要卖门票,否则,寺院就..

仅仅是剃着光头、穿着僧衣,不一定个个都是出家人。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佛教旗号而招摇过市、四处行骗。他们不如法的行为,只代表自己,不能代表出家人,更不代表佛..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一切痛苦,其实来自于各种执著。而要想消除这些执著,佛法中有最殊胜的窍诀和方便。现在不少人学了佛以后,虽不敢说完全摆脱了所有执著,但确实对一..

冷暖自知,温暖自给。人生的路,携手同行是一种幸福,孤单上路是一种美丽。人生本来孤独,没有谁能完全了解谁,更没有谁能完全把握谁。不要对别人要求太多,那是自己制造失..

佛陀所揭示的因果,并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假如痛苦已降临在了你身上,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还不如换个角度想想。比如,当你失业了,就想明天或许有更好的机会;当你塞车了,正好可以抽空看看书……毕竟塞翁失马焉知..

从前,一个年轻人跟睿智的老人打赌,他手握一小雏鸟问:“您能洞悉一切,请告诉我,我手中的鸟是死是活?”年轻人认为他胜券在握,老人若说是活的,他手轻轻一动,就把小鸟..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弘一法师

现在很多人特别忙碌,脚下的步伐越来越快,然而如果方向错了,速度越快越会南辕北辙,与期望的结果越来越远

选择什么装进自己心里,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心里装着别人的错误,就会到处用放大镜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无利于自己;心里装着善良、宽容、感恩,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他..

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遣除我们内心的纷扰、苦恼,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无我利他的美德去占据它。..

“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多年来一直被人误用。其实,它的本意是:人心安定高于一切。并不是说人类一定能战胜自然。“定”是安定,而不是一定。可是很多人没有弄明白它的意思..

在佛门中,什么样的“供养”才是最殊胜的?是法供养。所谓的“法供养”,指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苦、勤修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这样的供养,令十方佛菩萨最..

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要绝情绝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自己修炼成一块“无眼耳鼻舌身意”的木头,这就美其名曰“四大皆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大乘菩萨以救度天下苍生为..

生活中,遇到别人的无端挑衅、恶口谩骂,或者疾病缠身、痛不欲生,我们光是口头上说“忍”,不一定能忍得下来。过于勉强,只会憋出“内伤”。而佛教中对如何忍的方法,讲得..

佛教的信仰,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佛陀对自己所讲的道理,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尝试去证明这些是否正确。这方面,在佛教的中观、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观察..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句话是无常的最好诠释。它并不是对谁不公平,而是一种自然规律;它并不是倒霉的人才会遇到,而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射箭时,靶子近一点,箭就射得比较近;靶子远一点,箭就射得比较远。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如果只希求眼前的利益,则只能得到短暂的快乐;若是想到长久的利益,终会获得永恒的..

有些人发愿不杀生,但想吃肉的话,就唆使他人杀生。其实按小乘戒律来讲,这样做的罪业,跟亲自杀生一样。而在大乘菩萨戒中,罪业比这更严重。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杀只是自己..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