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是骄傲,傲不可长。人一骄傲,不但学问上不去,无形中也断了自己贵人的因缘。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喜欢交往什么样的人?谦虚的人!你只要傲慢,这些人就会离开你了..

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什么意思?如之何就是怎么办,怎么办?一个人遇到什么事情不会想怎么办?该怎么办?不会主动解决问题,没有这个态度的..

孟子讲,人生有三乐,那给我们一个真正幸福,一个很好的方向。「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人时时跟父母兄弟的情感终身都如此。还有「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这一生不做任..

钱花在享乐上,还是花在利于后世子孙上,分别很大。而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办教育,帮助社会培养有道德的人。

古代的君子是“一言九鼎”,而现在的孩子都是“一言九顶”,这个顶是顶撞的顶,就是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孩子为什么会一言九顶?因为我们对父母讲话也没有恭敬心,我们也常常向..

在每一天处事待人接物当中,都能为人着想,都能尽心尽力去做,这个善就是圆满的了。我们在行善的时候,但求尽心,不要去比较大小。哪怕走在路上看到一个纸屑,我们都是马上..

要让孩子因马虎误事而承担责任。我们帮孩子收拾他的过失,他就会觉得往后都有人帮他。他以后娶太太,你要帮他筹钱;他要买房子,你也要为他安排。你要帮他到什么时候?这样..

我们对自己的贪瞋痴慢要有高度的警觉,要回光返照。夏莲居老居士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一个人要“打破自欺一关”,修行才“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

面对自己的习气、欲望的时候那就要刚,没得商量,就像毒蛇啮指,接下来,下一个念头,怎么样?刚好佩了一把宝剑,唰!就要把它砍断,不然它就要伤及你的身命了。相同的,习..

当孩子从小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忙,这个态度一形成,她长大之后,在面对各行各业的人,就会尊敬、感谢。若从小认为读书学本事的目的是在赚大钱,那以后她看待各行各业的..

《礼记.曲礼上》开篇就写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四句圣贤之教,现在人有没有犯?“傲不可长”,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很难再成..

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一个人健康长寿真正的真因是时时爱护生命,时时为人着想,让人免于恐惧。..

对治忙的方法是缓和。“缓可以免悔,退可以免祸”,做事有条不紊,就不容易出错。做事要懂得进退,该退的时候就不要强行出头,这样就可以避免祸患上身。很多事要慎终,谨慎..

很多人就说看到别人犯错,心里就很难受,每天都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在看,内心愤愤不平,所以在这个社会当中很多人是愤世嫉俗,每天茶余饭后数落别人的缺点。当我们在批判别..

对饮食要追求均衡,绝对不可偏食。对饮食也要有所节度,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吃七、八分饱就好了,吃太撑了,胃会受伤。「病从口入」,吃东西也要有判断力,要把营养吃下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第一句是譬喻,让我们更能体会第二句。一个玉石,它不雕琢的话,它不能成为非常好的器物;它雕琢好了,那就非常好的艺术品了。就好像..

中年要造福,在家庭中,夫妻和睦,孝顺父母,以培养孩子的德行根基;在社会、工作上,尽心尽责尽力,这就是中年造福。晚年享福,在晚年,父慈子孝,子女成才,儿孙满堂,身..

古人讲得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首先要恭敬别人、爱别人,自然能够感得别人爱敬我们。

一个人对人无礼,一回到源头,他对父母一定不恭敬。所以《孝经》讲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道启发人的性德,孝心开,性德就开始流露了,所以爱..

我们劝别人,他不能接受,就要反观自己的心,是不是真心诚意希望他好,还是我们有控制的欲望?你一定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很生气。我们用这种控制的态度去要求别人改,他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