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不是你能背这个经或者查数据告诉他才是在弘扬文化,你的一切言行都符合经教,那个影响甚至胜过讲课。..

有一句格言讲到的:“预知三岔路,须问过来人。”遇到三岔路了,接下来怎么走?必须问走过的人。学生要问老师,老师要是自己走过来的人,自己曾经好学、勇猛,自己曾经对治..

“求子三要”:“敦伦积德,以立福基;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胎幼善教,以免随流。”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是一种人生智慧。习劳的人才知感恩,常常能够劳动,能够付出的人,他才能感谢别人的付出。

“谨而信”。看到这个“谨”字,就想到谨慎为保家之本。谨慎的态度才能保住家道,以至于从自身来讲,德行学问要成就,必然要有谨,不然立名于一生,失之只倾刻之间。..

《大学》当中讲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我们老祖宗,他给我们的教诲,都是抓根本,今天我们要有人才,首先根本是什么?要有德行去感召。假..

四十岁以前叫修境,要靠自己的用心去修养自己。五十岁是悟境,体悟到了。这个“悟”字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很重要,传统文化它的学习是开智能,不是学知识。开智慧的人可以举..

孩子犯错不要指责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不给人难堪,就是让人有台阶下。我们有时候别人犯错了,反而自己很生气,然后又把他骂得死去活来,这样对方会很痛苦。所以厚道的人要能..

有人是这么管孩子的,什么都不管他,让他活泼一点,自由一点,不约束他。这个就好像种田,都不管它,让它自己长,结果杂草长一大堆。就是你没有去陪伴他,怎么知道他什么时..

我们一直强调,“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孔子在《论语》当中有提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一个人遇到事情不能主动的马上思考怎么办、怎么解决,..

一个人的德行从哪里开始建立?《论语》里面第一篇第一页就提到,什么是仁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而“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所以德行的本在哪?孝道。孔夫子..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尽心竭力的教学者,他能产生一个影响力,一个魅力。因为他的学生会觉得,像他这样的人生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他们愿意以这个老师的志向为自己的..

家庭教育教什么?就是教这里讲的三样,三德,教孝、教悌、教理,理就是整齐。家里头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是从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实际上..

“言必有防,行必有捡”,一切言行符合规矩了,那他展现出来的一种气质,自自然然让别人尊重他。自重然后人重,自敬而后人敬。《弟子规》当中说,“果仁者,人多畏”,他一..

“勿以新怨忘旧恩”,跟亲友也不能因为小小的冲突,就把人家几十年对你的协助,很多的帮忙、恩情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是最缺德的、最折福的。..

“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治理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一意致力推动教育、教化。这个治民大可以到国家,小可以到家庭,就好像要治理好我们整个家庭,也要从教育下手。..

圣贤的学术,没有真诚恭敬学不到。印光大师讲的话决定正确,“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老师怎么说,你也听不进去,心不在焉,那得不到利益..

我们今天看报纸,把报纸打开,现在很多社会新闻,家庭、社会悲剧很多,每一个故事跟我们父母、老师有什么关系,我有机会打开报纸,我都很认真看,我都看那个犯罪的,有没有..

在《四书·大学》里面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先后轻重的人,他才能当好父亲、当好母亲、当好领导,就是先德后才,一定要先重视德行。有才而..

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这样不好,对他对你都很不好。怎么说?当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