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里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每看到一位有情,就屈膝跪下恭敬礼拜。因为若希望成就佛道、广度众生,就必须先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并且发自内心地尊敬生命,如此才有成佛..

你追求的是“幸福”,还是“比别人幸福”?不要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幸福的目的不是为了被人看见,被人羡慕,幸福只跟你的内心感受有关,只要你终于了解自己,终于成为自己..

[大愿法师语录]:当我们被自己的思惟模式和自己的喜好控制的越多的时候,我们就越容易陷入到烦恼和痛苦之中。

佛说,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活在世上,笑笑别人,也给别人笑笑自..

人的习气有九种:贪爱、嗔恨、骄慢、愚痴、见取见、执着、猜疑、嫉妒和自私。习气就像酒瓶,虽然将酒倒出了,里面却还存在着酒气。习气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识深处,影响我..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顿悟入道要门论》: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

佛陀的一切事业中,就属圣语最为殊胜。而一切布施里,则以法施最为殊胜!佛法是不可思议的保护。每一天都有许多人在无明中直奔恶趣,但只要你传播了佛法,或是一点点佛法观..

有一次,舍利弗不解的问佛陀:“为什么诸佛国土都清净无比,唯独佛陀您所教化的国土却是如此的污浊肮脏呢?”释迦牟尼佛即以脚趾一按,霎时日月四洲、金河茂树、繁花秀草,..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所谓最佳心态,就是心平气和,清明无念,不浮躁,不盲动,放松心态,精尽努力,..

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则住处、食物、衣服与药物等必需品都会不请自来。我们不须要囤积东西,如果我们修行得好,就一定会有资粮。真正的智慧是看破与放下,不会有纠缠。远离..

有时好心帮有情众生,他们不一定领情,甚至对你不好找你麻烦,我们会不舒服。但你看看山川景色、花草树木,它们一直在那里,永远不舍弃给我们美好环境。所以我们要思维、发..

世间万法因缘而起,因念而生。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我们执着任一事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淡得失、心无挂碍,自然无所畏惧。当我们无执于成败,不..

当你坚毅的修持佛法时,始终将任何身、语、意的善根都转向利他是必要的。首先,慢慢的在最细小的行为上如是修习,假以时日,检查自己是否仍受到自私自利的染污。如果你仍保..

不要用你的观点,用你的思惟方法去挡住孩子发展的路,不要为孩子选定发展的道路,而是鼓励他自己开发智慧,自己选择自己生命成长的道路,事业成功的道路。---大愿法师《禅..

肚量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要空出所有,才能建设一切。从管理上来说,我们的心能包容多大,就可以领导多少人。如果容得下一家人,可以作家长;容得下一村人,可以做村长;容..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要学会抽身而退..

生活有时会是困苦的,但也一定要高扬起头,保持乐观,不要被任何人打倒。

家里有孩子的人,你可以让照顾孩子也变成是一种修持,你可以想:“我要照顾和培养、养育出一个真正对世界有贡献的人。”带着这样的心,同时要想:“我不是要培养一个会伤害..

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总是愿意相信一句话:生活在别处。很轻易地放弃一份工作,很轻易地放弃一段爱情,很轻易地放弃一个朋友,莫不是因为这种相信。很久之后才能明白,这世..

如果你心意调柔慈悲,别人对你的态度也会变好,会和颜悦色、微笑相待。一个关爱世界的人,自然就会想到利他;而一个好人,他的心是无私的。快乐之因,是善心;痛苦之因,是..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