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你热,我便沸腾..

人生,切莫以得失来相论,真正的得与失也远不是我们所看见、所理解的,所有外在的“得”,最终走向“失”,而真正失不去的是每一场经历时的感受、经历后的领悟。埋怨、仇恨..

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净慧老和尚..

人在死亡的时候,身心会分离,你会跟你所有珍爱的财物、家庭、亲人分离,但是唯一不会跟你分开的是什么呢?是你的善心。你跟你清凉的、光明的这一念心,是永远不会分离的。..

修行,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坦然地接受残缺。人没有三头六臂,做人也好,做事也罢,谁能尽善尽美?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

凡夫身三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口四恶业:忘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恶业:贪、嗔、痴。这个十恶业我们如果不消除,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吗?很难的。所以说如果造这个..

【禅的眼泪】空也禅师有一次出外弘法时,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很多土匪,拿着刀剑向他索取“买路钱”。空也禅师看了以后,不觉掉下眼泪,土匪一看空也禅师落泪,哈哈大笑..

【记住这十个字】1、“忍”能养福;2、“忠”能养禄;3、“乐”能养寿;4、“动”能养身;5、“学”能养识;6、“静”能养心;7、“勤”能养财;8、“爱”能养家;9、“诚..

【心理建议: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①用关心和自责口吻说话,责人之前先责己。②遇事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③养成记录习惯不要依赖脑袋。④永远不说不可能。⑤提醒自己随时记..

世间的所有现象皆生于因缘,如果我们对任何现象,事物的发展结果追究到它们发生的源头,会发现除了因缘组合条件相生之外,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使得它产生。因缘所生之..

【过而不留】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利..

在生活中,一个人若能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幸福和丰收就会时时与他相伴。不吝于付出,既是一种道德与精神力量的感召,同时也是一种处..

学者问禅师:“您得道前,做什么?”,禅师:“砍柴担水做饭”,学者:“那得道后呢?”,禅师:“砍柴担水做饭”,学者:“那何谓得道?”,禅师:“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挑..

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想不通?有什么看不惯?如果你觉得不愉快了,就看看窗外,有无限的风光,看看广阔无垠的天空,也学青天不关门。人生没有绝望,只有想不..

脾为人体的后天之阳,调理脾对于养生治病都非常关键:脾主运化,其中的“运”是运水的意思。当脾能力不足,就是人体处于“脾虚”的状态时,人体运送废水的能力就不足。当脾..

阿底峡尊者说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之心;最殊胜的教言即是经常观察自心;最殊胜的布施即是没有贪执;最殊胜的戒律即是内心寂静;最殊胜的..

【大愿法师语录】佛陀说:“能够真实的觉知自己的心就是智慧;能够真正的觉知人家的心,进入别人的心,那是慈悲。

【大愿法师】心中间保持正知正念,保持戒定慧,这个很生疏。要渐渐地熏习,多忏悔,生处使熟,使它熟练起来。这样业障分分消,习气分分断,才有成就之一日。……《地藏菩萨..

做慈善对于今天紧张忙碌的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有一种慈善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的,这种慈善的效果立竿见影而且影响深远--素食。素食对动物是一..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