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慧语


人生有进退,浓淡总相宜,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把自己该走的路走好。“分寸”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保持自我的疆界,尊重对方的空间,凡事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在生活中做人,在做人中读懂生活。

禅心慧语:

学佛修行求解脱的路上,有些人学佛受益无穷,也有人学佛越学越让自己在无形之中变成了另类,看一切人事不顺眼、不顺心。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跟我们每个人的自己心念密切相关,你心中起什么念,也就结下什么缘。学佛修行路上的你我,不要轻易的动恶念,哪怕一点点,都值得谨慎,打个比方,要建一栋楼房,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建成,而要拆一栋楼,一个人用挖土机就可以轻松的完成。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修福修慧、行善积德,从点点滴滴做起,然而一个恶念,或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不好念头,却可以瞬间毁掉平时不断累积的所有福报。正如有些学佛人,诵点经,做了点功德,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虽然没有排斥他人,但自己一旦觉得别人所做所为,这不好、那不对,无形之中就是在损自己的福报,慎之!!!

点赞推荐

外部的环境是由我们众生业识的心变现出来的,所以环境跟我们的心念有关系,但一旦变出来之后,这个环境又反作用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由于这个环境使然,凡夫众生都是被环境所转的。..

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一个病人,阿弥陀佛就是大医王,六字洪名就是给我们这个病人开出的阿伽陀药,那这些菩萨、声闻僧就像护士,来料理我们吃这个药,看我们的效果,避免一些禁忌。..

「菩萨妙行虽无量,当知念佛最为先;乘此因缘生净土,须臾即至世尊前。众生随佛到西方,微尘故业自消亡;如来愿力亲加被,闻法悟道证真常。」《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师..

对一个极度痛苦的人来说,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心理都会很脆弱。我们如果看到了,一定要尽量帮助他。哪怕给他一点安慰,也可能改变他当下的心态,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印光法师文钞》·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印光法师文钞..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下手的方便,就从厌苦开始,厌离这个世间的痛苦。那厌苦,首先从厌离自己的苦开始。我们这个世间的苦事苦缘很多,抓住一个苦,这一念你把它深化。一..

吃素是佛教的优良传统,对自己的身体,对世界的和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都具有莫大的好处。佛弟子应该要推动戒杀、素食、放生这样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在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庄严净土的一个具体的表达。..

我人常在闲聊时得意忘形,或一时不留意而得罪了人。如能利用闲谈的时间,多念佛号、多观圣容,不但可以免造口业,还可以增进道业,何乐而不为呢?..

「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底有星沙岸香树,莲华涌出化生儿。西方净土更无过,阎浮极苦罪人多;欲得今生出三界,唯须至意念弥陀。」《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师..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思..

《般舟三昧经》是要通过或七日、或九十日的长行,不坐不卧的修行,达到现前见佛的目标。“般舟”意思就是一切佛在前立。然后就能够得大神通、得大智慧等等这些。那么这部经,这是大根机的菩萨所修的,不是一般的凡夫..

定善是韦提希夫人所请的,佛随他意而宣说的;散善不是韦提希夫人所请的,是佛自己开显,无问自说的。从这意义上来说,净土法门的真实义也就是无问自说。..

人生若能积极前进,固然很好,因为前面有无限寛广的世界;如果不能前进时,懂得回头更重要,因为回头的世界,跟前面的世界一样宽广。

现在的邪知邪见太多了,如果我们没有对大乘经典的熏习了解,碰到一些见解,你是辨别不出它的邪正是非的。所以,我们除了对净土五经了解之外,还应当要读诵一些诸如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圆觉经》这一类..

「弥陀光明广无边,普照群生度有缘;但有倾心能念佛,当来决定离人天。凡夫若得到西方,旷劫尘沙罪消亡;具六神通得自在,永除老病离无常。」《五会念佛赞》【唐】·法照大师..

未经观察的人间快乐,如果你得到了它,会发现:每一个快乐带着一个痛苦。

「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印光法师文钞卷上》·复周群铮居士书..

修净土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那什么是夹杂呢?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就谈到何谓夹杂:一下子要诵其他的经典,又要持其他的咒语,又要做种种的法会,又要喜欢说那些无关紧要的禅、机锋转语,又要说那些吉凶..

观世音菩萨也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所以念观世音菩萨的最终的归宿也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来接引,不会接到其他的地方去,也是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禅心慧语》感恩您转发支持禅心慧语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禅心慧语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weibo/category/222/

最近更新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