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均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
站内搜索
世移运衰,末法人根浅劣,欲求豁破无明,断惑证真,甚难甚难。自未能度,而欲度他,何异溺海渡人。奉劝诸贤,不可我慢高大。还是真信切愿,仗慈力念佛求生西方好。世移运衰..
释迦佛成道之日,亦是我等成道之日。何以故,释迦佛今日成道后,即为众生说种种成佛之法。我等但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与我释迦佛无异。梵网经中,佛已与我等授记云,..
法华经云,如来为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佛说法门,其旨趣无非欲令众生成佛。但以众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习大法..
佛讲经教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佛没有定法可说。这个一定要知道。佛没有一定的形相,佛无相、无有法。众生有缘,为众生示现,有相,有法。这个相跟法..
问:请问法师对佛经里边“命中注定”这个词怎么解读?如孝法师:我们首先要知道,佛教不是宿命论。如果是宿命论的话我们就不能成佛。所谓的宿命,在佛法当中是一种缘,而这..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修净土者,不信因果,何以警其操行,而束..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
凡是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佛门除了剃度仪式外,还有“清心”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优秀者,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
一、读经是为明心时时读经就像是时时用明镜来照心一样,烦恼无明就会减少。二、读经是为解意每读一次经,就会对经典的玄文奥义多一分认识。依据中国的传统,师父在授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