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居家学佛者,皆会供养佛像,朝暮礼拜文,以此践行信仰。佛陀灭后,化相三宝转为住持三宝。今日所供之佛像为佛宝,印刷之经卷为法宝,单身僧装素食之僧为僧宝。三宝具足,代..

修学是没有人能够障碍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说我的因缘不好,障碍很多,那是你自己障碍自己。纵然是把你关到监牢狱里去,把你带上脚镣手铐,铐著不动了,你心里还..

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读书札记)说明:末学接触佛教后最先研读的是太虚大师的佛学著作,这是多年前末学研读太虚大师佛学著作时所做的笔记,今天整理佛学资料时发现了这则..

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一样,美丽的容颜来自柔和善良的性情。人到中年以后,就显现出现世性格影响所致的面相了。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

我们以人道身份学佛,是要考虑到基于人道的佛教部分,而超越人道的部分,可能就不容易企及,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很多佛理,很多佛教的经典,很多的流传的内容中,有很大部分..

一提到学佛,大家总会谈到自己的时间不够,怕自己学不好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你真的没有时间去打坐、诵经、拜佛的话,你一心一意地去做世间的工作,本身就是..

我们不要老是把世间的欲望加在佛菩萨身上。如果你一开始就想用烧一柱高香、点一个蜡烛、供一点儿水果的方法来贿赂佛菩萨,那你就错了。佛菩萨在接受你“贿赂”之前,贪婪已..

【皆由贪着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批注说「右」,右面我们看的这段经..

‘无有忧思’,“信心坚定,智慧明了,于世无虑,于法无疑,故无有忧虑之思”。这就说明真正修行,想在这一生有个结果,必须具备的条件,你还有没有忧虑?还有没有牵挂?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