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华严经》里面讲到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这是我们听法的一个发心。你应该把自己当病人想,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把法当成药,妙药而且。于善知识..

《华严经 净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颂,文殊菩萨云: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这边讲到锡杖,这是佛门才有的东西,而且是出家比丘、比丘尼的十八物当中的一物..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

念佛,也就是忆想佛。念观音也是如此。《华严经》等大乘佛经认为,这是入道的初门。念佛或念菩萨,可以摄心入定,所以称为“念佛三昧”、“观佛三昧”、“般若三昧”。我国..

印送净土五经跋(民二十六年)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出。一切菩萨,及菩萨上求下化称性所修之道,皆从此入。《华严》一经..

你们若打坐,就能看见佛,和佛沟通。佛说什么话你也听得见。天津有一班人,看我的《开示录》、《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注解,他们都得到利益,开了五眼六通。佛..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

六相,它具有着比较高深的哲学的内涵在里面。智俨大师首先创立的,也是出在《华严经》欢喜地菩萨发愿的文句里面。它有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一切缘起法,你..

第一,「亲近善友」。在他人生观里面,是善友第一亲。父母生我的是肉身,身命,善友生我法身慧命,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要靠善友;他乐意亲近善知识,他不愿意离开善知识,这..

热搜词

  • 学佛(1059次)
  • 心经(611次)
  • 地藏经(544次)
  • 净界法师(509次)
  • 清芳庙(60次)
  • 修行(54次)
  • 功德(53次)
  • 佛陀(49次)
  • u00e5(20次)
  • 素食日(17次)
  • 瑜伽师地论(16次)
  • 戒律(16次)
  • 护法(16次)
  • 素食汉堡(15次)
  • 药师经(15次)
  • 楞严经(15次)
  • 长阿含经(15次)
  • 地藏菩萨(15次)
  • 放生(15次)
  • 素食厨师(15次)
  • 释迦牟尼佛(15次)
  • 普贤菩萨(14次)
  • 普门品(14次)
  • 素食(13次)
  • 阿弥陀经(13次)
  • 持戒(13次)
  • 二十四诸天(12次)
  • 素食主义(12次)
  • 大悲咒(12次)
  • 法华经(11次)
  • 往生(10次)
  • 文殊菩萨(10次)
  • 念佛(10次)
  • 观音菩萨(10次)
  • 素食者(9次)
  • 华严经(9次)
  • 弥勒佛(9次)
  • 药师佛(9次)
  • 无量寿经(9次)
  • 奥地利(8次)
  • 莲花生大士(8次)
  • 孔雀明王(8次)
  • 吃素(8次)
  • 素食主义者(7次)
  • 金刚经(7次)
  • 黄财神(6次)
  • \(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u00e5\\\\\\\\\(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