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华严经》里面讲到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这是我们听法的一个发心。你应该把自己当病人想,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把法当成药,妙药而且。于善知识..
《华严经》里面讲到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这是我们听法的一个发心。你应该把自己当病人想,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把法当成药,妙药而且。于善知识..
《华严经 净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颂,文殊菩萨云: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这边讲到锡杖,这是佛门才有的东西,而且是出家比丘、比丘尼的十八物当中的一物..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
念佛,也就是忆想佛。念观音也是如此。《华严经》等大乘佛经认为,这是入道的初门。念佛或念菩萨,可以摄心入定,所以称为“念佛三昧”、“观佛三昧”、“般若三昧”。我国..
印送净土五经跋(民二十六年)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出。一切菩萨,及菩萨上求下化称性所修之道,皆从此入。《华严》一经..
你们若打坐,就能看见佛,和佛沟通。佛说什么话你也听得见。天津有一班人,看我的《开示录》、《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注解,他们都得到利益,开了五眼六通。佛..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
六相,它具有着比较高深的哲学的内涵在里面。智俨大师首先创立的,也是出在《华严经》欢喜地菩萨发愿的文句里面。它有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一切缘起法,你..
第一,「亲近善友」。在他人生观里面,是善友第一亲。父母生我的是肉身,身命,善友生我法身慧命,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要靠善友;他乐意亲近善知识,他不愿意离开善知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