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无量劫前,宝髻如来佛法进入形象期后,有一天自在光国王仍以佛法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国中有一商主名为持髻,精通一切医药知识,亦娴熟掌握吠陀学问。他有一子名为流水,也..

问:仁波切谈一谈末法时期如何成为实修者?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的时候,他说:那些受有具足戒的比丘,根据戒律来说,在佛的那个时代,如果有一位比丘,能把戒律完..

佛有常光,有放光。由于特殊因缘,放光就是要传达信息的。每尊佛证到了法身都有无量光明,在无量光明当中,在某些特定的时机,放什么光,传达什么信息,那就视那特定的时空..

释迦牟尼佛修道时,父系亲属有三人跟着他出家,母系亲属也有二人随佛修道,这几个人最后却离开佛了。什么原因呢?有三人说佛修道太苦,受不了这苦,故离佛而去,修另外法门;..

讲到“人法双亡”这个地方,我又想起来一个公案。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常常有人请斋──请佛去吃饭,供养佛。佛吃完了饭,就给斋主说法。那么斋主(就是请佛吃饭、供养..

今天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有爱欲的,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妇人,很老的一个老太太,她跟着佛陀去赶道场。佛陀每到一个道场去讲经说法的时候,会得到很..

2007年金刚萨埵法会开示思考题1、为什么要忏悔?你平时依靠哪种方式忏悔?2、金刚萨埵心咒为什么能清净业障?请从两方面进行说明。3、忏悔时为什么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请具..

思考题1、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应具足哪几个要素?各自起到什么作用?请一一说明。2、有些人认为:“佛法自学就可以,没必要去依止善知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你是..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间修行,无论是世间的善法还是出世间的善法,都是以人这个本体来践行的。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开创了佛教,教导我..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法华经》说:“我法妙难思,不可以言宣”,就是说佛陀菩提树下所证得的、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众生自己却不知道。请问在座的..

热搜词

  • 学佛(1179次)
  • 心经(718次)
  • 地藏经(641次)
  • 净界法师(589次)
  • 修行(168次)
  • 佛陀(156次)
  • 楞严经(134次)
  • 观音菩萨(133次)
  • 放生(132次)
  • 释迦牟尼佛(125次)
  • 持戒(124次)
  • 功德(116次)
  • 吃素(108次)
  • 往生(108次)
  • 弥勒佛(104次)
  • 戒律(104次)
  • 素食(101次)
  • 素食者(101次)
  • 药师佛(101次)
  • 金刚经(100次)
  • 莲花生大士(99次)
  • 法华经(99次)
  • 护法(99次)
  • 无量寿经(97次)
  • 念佛(95次)
  • 普贤菩萨(95次)
  • 大悲咒(94次)
  • 药师经(93次)
  • 文殊菩萨(91次)
  • 素食日(89次)
  • 阿弥陀经(84次)
  • 瑜伽师地论(82次)
  • 普门品(80次)
  • u00e5(78次)
  • 素食主义(76次)
  • 素食主义者(74次)
  • 地藏菩萨(72次)
  • 素食汉堡(71次)
  • 清芳庙(69次)
  • 华严经(65次)
  • 长阿含经(59次)
  • 素食厨师(55次)
  • 黄财神(46次)
  • 孔雀明王(39次)
  • 奥地利(33次)
  • 二十四诸天(31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5次)
  • \u00e5\u0090\u0083\u00e7\u00b4(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