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法的修学,我们第一个目标当然是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是一个大问题,正是佛在《法华经》上所讲的「一大事因缘」。世尊在许多大乘经论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论或是方法,..

《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人生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

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就是人们的生死大事。列位要知道,人人都..

民国时期有位祗园大师,俗姓王,名淳镜,贵州普定县人。自幼就喜欢安静,不爱开口讲话,拒娶妻室,有空常常会诵念法华经。他父母亲双双过世后,他便前往云南鸡足山慧灯庵,..

《法华经》里,有这样一则经典禅学故事,叫舍父逃走。 有一个年轻人,少不更事,离开了富有的父亲,到异国他乡流浪乞讨。 他的父亲为了方便找到他,就把家搬到了另外的一座..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个误区,什么样的误区?慧思大师在讲解《法华经·安乐行品》中,有这样的说法:“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

《法华经》中,佛陀被称为“两足尊”,亦即以两足行走的生物中最受人尊敬与喜爱者。佛陀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 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好好享受步行。 走路是一种重要的佛教禅修方..

v三大经王说的都是改造自己这颗心好好照看你的心念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本源总在心却笑早年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所以照看好自己的心便是良知凭良知做人行事立正念、行正..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

龙女拜观音(佛经版本)《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龙女“智慧利根”,年满八岁,听文殊菩萨讲《法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翻然觉悟,即成正果,修身为佛。这就是“..

热搜词

  • 学佛(1064次)
  • 心经(616次)
  • 地藏经(547次)
  • 净界法师(516次)
  • 佛陀(80次)
  • 修行(76次)
  • 功德(66次)
  • 清芳庙(63次)
  • 无量寿经(39次)
  • 法华经(38次)
  • 弥勒佛(37次)
  • 观音菩萨(37次)
  • 吃素(37次)
  • 普门品(35次)
  • 莲花生大士(34次)
  • 楞严经(33次)
  • 素食者(33次)
  • 阿弥陀经(33次)
  • 护法(33次)
  • 素食日(32次)
  • 素食(32次)
  • 放生(31次)
  • 药师佛(30次)
  • 往生(30次)
  • 素食汉堡(30次)
  • 大悲咒(30次)
  • 瑜伽师地论(28次)
  • 素食主义者(28次)
  • 戒律(27次)
  • 长阿含经(27次)
  • 素食主义(27次)
  • 药师经(27次)
  • 文殊菩萨(27次)
  • 释迦牟尼佛(27次)
  • u00e5(26次)
  • 持戒(26次)
  • 普贤菩萨(26次)
  • 金刚经(24次)
  • 念佛(24次)
  • 地藏菩萨(21次)
  • 素食厨师(20次)
  • 黄财神(20次)
  • 华严经(17次)
  • 二十四诸天(17次)
  • 奥地利(15次)
  • 孔雀明王(15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1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