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个君子的行为,或者一个能做成事业的人,一定要把小我放下,一定要多想别人,多满足别人的愿望,多让别人欢喜,多体察别人的需求,这就是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普门品》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要生极乐世界,又念《阿弥陀经》..

中国经典故事中,文殊、普贤菩萨所化身的寒山与拾得二大士,以及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也都教人应忍天下难忍之事。虽然凡夫菩萨还无法做到如寒山、拾得二大士菩萨般的忍..

峨 | 眉 | 山 | 行禅修素食五日朝圣无论是谁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行走,也无论走到哪里,都心怀大善千百年来,儒、释、道三家文化,在此碰撞、融合、演变,形成了以佛禅、..

大安法师:在任何佛教机构都应该要六和敬。要和谐,要恭敬,要无我,要大公无私,做到无诤三昧:人、我——自己和他人,水乳交融。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奉行普贤菩萨的恒顺众..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

《地藏经》殊胜之极,第一品是文殊菩萨请问,第五品是普贤菩萨问地狱的问题,第十二品观世音菩萨赞叹,加持《地藏经》,所以《地藏经》是四大菩萨都具足了的,念这部经就能..

劝大家多读读《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谓读诵大乘。读了之后就明白,不是吃苦才是学佛,只是要以“苦”来怖愄生死,所谓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问:请问修净土的居士是否可以行大礼?净空法师答:佛门的大礼是接足礼,像我们拜佛一样,顶礼三拜。这个问题没有说清楚,是学佛的居士可否接受别人给你行大礼,还是学佛居..

「杭州人范俨,饮食清简不缠俗缘,曾说:人只百年漂泊客罢了!有什么好贪求的呢?宋徽宗大观年间,有一天,他忽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来告曰:你常持诵《法华经》..

热搜词

  • 学佛(1064次)
  • 心经(617次)
  • 地藏经(547次)
  • 净界法师(517次)
  • 佛陀(82次)
  • 修行(76次)
  • 功德(66次)
  • 清芳庙(63次)
  • 无量寿经(41次)
  • 观音菩萨(40次)
  • 弥勒佛(39次)
  • 吃素(39次)
  • 法华经(38次)
  • 楞严经(37次)
  • 素食者(37次)
  • 阿弥陀经(37次)
  • 释迦牟尼佛(36次)
  • 莲花生大士(36次)
  • 素食(36次)
  • 普门品(35次)
  • 护法(34次)
  • 瑜伽师地论(33次)
  • 素食日(32次)
  • 大悲咒(32次)
  • 素食汉堡(31次)
  • 放生(31次)
  • 普贤菩萨(31次)
  • 药师佛(30次)
  • 素食主义(30次)
  • 素食主义者(30次)
  • 文殊菩萨(30次)
  • 往生(30次)
  • 金刚经(29次)
  • 长阿含经(28次)
  • 药师经(27次)
  • 戒律(27次)
  • u00e5(26次)
  • 持戒(26次)
  • 念佛(25次)
  • 地藏菩萨(22次)
  • 黄财神(20次)
  • 素食厨师(20次)
  • 华严经(19次)
  • 二十四诸天(17次)
  • 孔雀明王(15次)
  • 奥地利(15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1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